这里有造型美观的新派建筑;这里有很撞色的“熊猫”;这里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创作;这里的艺术也很潮。在这里,你可以摆出无数造型、在这里,你可以发出一连串震惊“朋友圈”的照片。
名为“谷”但却是时尚与艺术相结合的高地,这里便是位于新都区石板滩街道木兰山脚下的乡村振兴项目,川音艺谷。
作为新都区重点打造的特色村落项目,川音艺谷坐落于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叶家大院,依托四川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以全国首个“大学+乡村”模式为核心的特色业态。
艺术幽谷落地木兰山下
嬉戏的孩子、闲逛的狗儿、往来的车辆、袅袅升起的炊烟,这是来到川音艺谷首先映入眼帘的景象。
新铺的草皮还裹着泥土的芬芳,云朵飘在天上,也落在艺谷的荷塘里。在这里,水清、树荣、草盛、花开,每一处景观的设计,每一件艺术装置的摆放,都垫起了艺谷的格调。
川音艺谷,这片立于快节奏城市生活里的慢节奏艺术空间,经过两年的改造建设,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视角出发,回望这里有过什么,体会现在拥有什么,展望未来会有什么,沿着艺术长廊,星落散布的九个院落参差排列,俯瞰而去就是一副颜色丰盈,造型别致的精美画作。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如何让传统村落既不被迅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抛下,也不被过度开发所破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从传统村落独特的自然形态和人文价值出发,以艺术的视角介入乡村振兴,将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回归。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设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门类、多方式”地介入乡村建设,展开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和系统设计等以服务价值为主的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的风貌、环境、产业、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9年,我们这个团队拿到了国家艺术基金,成为了艺术文化人才培养创新的一个项目,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选择以国家艺术基金的方式来到乡村。”谈及来到石板滩的原因,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田勇说:“当时我们也考虑了很多地方,有很多地方邀请我们过去。但是木兰山下的田园风景吸引了我们,这里不仅有很好的平台院落,而且它位于锦城绿道上,与沸腾小镇、人才公寓等众多重点项目相邻,我们当即就选定将这里作为一个产教融合的高校加乡村作为案例。”
“作为重点特色村落项目,我们派出了联络专员,并且采取了多方协作的机制,帮助项目快速开展,快速落地。”石板滩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确立之后,石板滩街道通过协作机制、对口帮扶等举措让川音艺谷的建设速度进度喜人。
在木兰山下,活跃着的川音院系师生团队同样进行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实践,以多层次、全方位的艺术形式介入乡村建设,用艺术介入的理念、方法和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显示出高校艺术实践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川音艺谷已建成九个院落,包括雕塑院落,文创院落,美术馆的展示展厅,陶艺以及文创方面等院落。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服务对象,并且都有本地村民参与其中。
田勇说,通过三年的实践,九个院落都已达到了可以开园的标准。“我们争取在十月份开园,让更多人走进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特色村落。”
艺术高地赋能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自然和人文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长期积淀形成的,饱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构成乡村聚落的建筑,其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历史长短,还在于不同时代印记丰富真实的整体呈现。所以,传统村落的改造设计,既不能片面还原某一时期的风貌样式,也不能简单移植异域文化以求创新,而应树立在传承中创新的历史观念,通过更新改造,激活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筑,延续其生命。
可以看到的是,在艺术的浸染中发生蝶变的川音艺谷,生命焕发了新生。
东南亚异域风情,中式装点古朴典雅;撞色的熊猫住,“残破”的根雕,缤纷的雕塑……川音艺谷就像一个各类艺术汇聚的调色盘,将看似混乱的各类艺术融洽的调配在了一起,呈现出和谐、美观、自然的景色。
据了解,改造中,川音设计团队遵循“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生态营造”原则,对老建筑群进行改造活化,形成了丰富的立体院落空间,创造了崭新的视觉空间形象。
院落上下一新,艺术品错落摆放,曾经的老院子顿时成为了充满潮流艺术感的打卡地。
据了解,这些川音美术学院师生们的作品,将在这里永久驻留。此外,这里还将融入乡村文创+精品民宿+展演空间。“我们计划呈现的九大业态,均由川音美院的艺术团队负责人牵头创作,平时在艺术馆才能见到的作品,在这里都可以看到。”田勇说。
“人居环境的变化,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叶家大院村民叶伦康说,艺术家们把这里环境改变了,道路也改变了。“所有涉及到的川音艺谷项目内的那些土地,现在都是已经出租出去了,我们的农户每年都可以拿到相应的租金,每年产生的效益也给家庭产生了一部分的收入。”叶伦康说:“川音艺谷这个项目进展到现在,带来的变化我们当地村民都看在了眼里。”
不可否认的是,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民才是乡村社会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留得住心、扎得牢根”的稳定力量,亦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受益者。由此,川音艺谷的设计介入理念,是既要关注“服务价值”,更要拓展“赋能价值”,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据了解,接下来,川音艺谷还将开辟配套的图书阅览室、公共教育空间等,让村民有看画赏字,与川音艺术家交流与学习的空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开办工作坊义务教导村民学画,培养村民的艺术素养和绘画能力,不仅在闲暇时光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帮助他们掌握一门艺术。
“团队最初的想法,是将川音艺谷作为全国首个大学加乡村的落地项目。而从现在情况来看,川音艺谷有望成为成为省级的产教融合的示范点位。”
白墙黑瓦,红色车道,音乐大道,爬墙的熊猫。以文化赋力为根,乡土文化的自觉自信正逐步重建。
“将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希望有100个院落在2800亩的土地上呈现,在区政府的要求下在争取在3-5年内形成文创旅游的4A级景区,让访宝光、游桂湖、吃火锅、赏艺谷的构想成为现实。对此,我们抱有信心。”田勇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