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25年,是江阴人。1934年,我在小学三年级时,作为江阴辅延小学唯一的参赛选手,参加了“抗日禁烟运动”歌咏比赛,获全县比赛冠军。从此时起,小学、中学的音乐老师们都对我倍加培育:学乐理、教我长笛、钢琴等等,由此与音乐结缘。
1944年2月,我在地下工作者的秘密带领下,通过敌伪封锁线,到达游击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并随游击队于江南一带做抗日宣传工作。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我随军北撤至淮阴,入华中建设大学,后随军北撤至山东临沂,我曾在战火中三渡黄河,北撤至渤海。这也是我每次指挥《黄河大合唱》时,总是那么心潮澎湃,当时的危机情景还历历在目。
1947年我入山东大学文艺系学习,入音乐科,成一名指挥。在1946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是有73年党龄的老党员。1949年4月我随华东军区文工团进驻上海。而后,作为新中国第一位电影乐团指挥,我努力工作。
1955年,我有幸考取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公派留学。1960年10月5日,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指挥全苏广播交响乐团,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海外举办“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在我国音乐史上还是第一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中国优秀作品也由此走向世界。自此,我更下定决心,要让世界听到更多的中国音乐之声。
秉持着这样的“初心”,毕业回国后,我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工作,担任乐团的常任指挥。
1995年,我从上海交响乐团离休,那年我70岁。然而我离而不休,离而更忙,除了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担任兼职教授之外,1993年起,上海市教委也先后邀请我出任南洋模范中学学生交响乐团、上海交通大学艺术团终身荣誉总监,应邀兼任了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工作。上海市学生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
我一直认为,交响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体现,要振兴交响乐,先要从培养交响乐听众做起。为此,我行遍大江南北,把每一场音乐会都当作普及音乐的课堂,我还走进部队、工厂、农村、学校……尽心竭力地开展交响乐普及工作。很多人由此开始了解、喜欢上了交响乐,有不少人还因此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2005年,我与女儿自费成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非职业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乐团由具有相当演奏水平的中外白领、大学生参加,旨在向大众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
曹鹏夫妇与女儿
我们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一起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城交”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慈善义工队,用手中的乐器为自闭症患儿服务,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孤独。用音乐对话“星星的孩子”,用音乐帮助痛苦的家庭。11年来,帮助他们的家庭从绝望走向希望,从学音乐到文化课、生活技能、开设“爱咖啡”实践基地,为他们以后自食其力打好基础。连续6年在“学雷锋日”,我带领他们到老人院开展“用音乐和爱回报社会”的慰问演出。到地铁站当小志愿者,把被关爱转化为关爱他人。走出家门走到世界大舞台,他们受邀出访了爱丁堡艺术节等多个国家,励志的表现感动了听众们。我们以人生最大的热力,拥抱这群不寻常的孩子,用音乐,打开了一个个爱的世界。
有记者问,现在我一个星期工作几天?我开玩笑回答说:八天。我的节假日全部贡献给了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本人虽已是耄耋鲐背之年,但仍有幸耳聪目明,尚能耕耘乐坛,播撒春秋乐章。我仍将继续努力,竭诚通过音乐这个窗口与桥梁做出更多贡献。我充满信心。(曹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