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高校在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时,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美育课程,有助于引领大学生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音乐文化力量。
红色音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秀文艺作品,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余年历程。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独特产物,红色音乐文化不仅承载着浓厚的革命情感,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将红色音乐文化与高职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旨在借助其独特的情感张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感,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观塑造的全方位育人目标。为此,需探索一种既规范化又富有创新活力的融合路径,既确保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得以系统性地融入高职美育课程,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传承与发展红色音乐文化,使之成为承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时代强音,有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特色化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红色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教学体系设计不够科学等方面不足。当前红色音乐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全面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部分高职院校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投入有限,课程设计简单,不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教学实践融合不够深入。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时,普遍缺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相脱节,学生难以亲身体验红色音乐的魅力,红色音乐文化难以在美育课程中深入推广。
探寻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职美育课程的有效路径,应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过程育人等角度出发,以更好地实现红色音乐文化育人功能。
优化美育课程建设。对红色音乐的融入要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规划及教学参考,这样教师才能将之与相对应的教学有机融合。同时,精选教学内容,从红色音乐中挑选如《浏阳河》《红军长征组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代表性作品,让教学内容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体现红色文化精神。学校还应积极推动校内外的红色音乐文化活动,特别是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举办歌唱比赛,在学唱红色经典歌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加深理解红色音乐文化。
健全美育保障机制。首先,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美育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深入研究红色音乐,挖掘其教育价值和应用潜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取讲解、互动讨论、音乐欣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红色音乐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红色音乐融入高职美育课程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以确保红色音乐的科学有效传承。
构建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新平台。网络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创新教育理念相结合,打造红色音乐数据库,收集整理丰富的红色音乐教育资源,包括音频、视频、文献资料等,构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更容易激发高职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从传播上实现红色音乐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师生共同参与内容创作与分享,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之在新时代高职美育教育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丰富美育社会实践。将红色音乐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革命纪念地或者革命博物馆进行展演,用音乐特长传播红色文化,并且借助公共平台为游客提供沉浸式观看体验,让队员们在学唱红色音乐的过程中也加深对红色音乐的认识和感悟。同时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及学习,将红色音乐融入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新闻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华,湖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