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科技与创新 > 政策研究室

中国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年

2022-11-24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10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十年。全体乐器人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的引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为动力,集聚力量、整合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成就乐器新时代
  十年砥砺奋进,奏响新时代华章。中国乐器全行业制造水平、中高端产品比重、优秀民族乐器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留下乐器人奋斗的身影;“乐器成为家庭标配,音乐成为生活刚需”的理念得到音乐界、文化界、演艺界、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乐器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工程,助力拓展乐器产业链,赋予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新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年来,运行质量持续优化。全行业规上企业克服了近三年的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困难,营业收入仍保持了7.5%的平均增速,平均利润率达7.12%。2021年,乐器出口总额达23.40亿美元,较十年前的2012年增长37.51%。城镇百户家庭平均钢琴拥有量从2.81架增长到7.5架,除钢琴外的其他中高档乐器拥有量从4.64件增长到9.5件。
  十年来,品牌影响逐年提升。全行业积极推进“三品”战略,强化制造、采购和销售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与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积极申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升级和创新消费品等有关奖项;打造全球业界新品首发平台,推动品牌国际化进程。目前,全行业拥有珠江、津宝、凤灵、吟飞、乐海等20余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涌现出敦煌、星海、鹦鹉等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长江、美得理、金斯波格等90余个省市级著名品牌;龙头企业产品在国际赛事和大型活动中频繁溢出,恺撒堡音乐会用钢琴亮相祖国70周年庆典晚会,天津津宝鼓号成为千人军乐团定制乐器,上民一旗下“百鸟朝凤古筝”“反弹飞天·朱颜琵琶”精彩亮相央视春晚、元宵晚会,长江钢琴入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指定用琴,星海、海伦等多家品牌乐器进入国庆晚会、春晚等演出舞台,彰显民族品牌文化自信。
  十年来,集群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乐器行业与地方政府共建有黄桥提琴、扬州琴筝、正安吉他、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等11个产业集群,分布在京、津、冀,苏、浙、鲁等区域,拥有乐器及配套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数超过13万人,年产值150亿元以上,在全国乐器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经过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名片和脱贫与乡村振兴“主力军”,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十年来,乐展平台引导消费升级。作为国际乐器产业风向标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历经19年精心培育,展览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企业参展,每次展会参观交流近20万人次,为我国乐器产业繁荣发展和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年来,行业论坛、大师课、名师讲堂、全球业界新品首发、How to大学课程以及音乐缤纷季、齐鼓乐、未来音乐节等活动异彩纷呈,助力和引导乐器文化消费升级。
  回望十年,中国乐器制造企业全口径已达6000余家,乐器制造业年规模超过500亿元,琴行和社会培训机构达数十万家,音乐教育、文化演艺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中国乐器制造和音乐教育市场发展更加灿烂辉煌。迄今,我国主要乐器产品产量均超过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并超过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乐器制造总量。其中,钢琴40多万架,数码钢琴90多万架,古筝40多万架,提琴100多万把,西管乐器100多万支,吉他800多万把。经过十年来的不懈拼搏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乐器制造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在全球乐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引领推动产品上档升级
  十年砥砺奋进,科研驱动产业升级。全行业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中国乐器协会按照“两翼发力、六轮驱动”整体思路,以“扩大乐器中高端产品比重”为抓手,务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全行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致力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注重多元产业融合,强劲科研投入驱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十年来,科研体系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乐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化且富有成效。无论是西乐器企业,还是中乐器企业,生产自动化、生产线数控化水平大幅提高。行业专家委、40多家骨干企业高效联动,明确“四个一工程”具体目标,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目前,全行业已建立各级科技研发平台47个,其中珠江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行业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25个;乐器协会命名的研发基地4个;地方(县、市)级命名的平台6个;企业与有关科研院所共建企业级平台11家。乐器科研体系的建立持续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成为企业抢占市场高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十年来,科技投入占比提升。乐器行业认真落实“行业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注重提升研发制造能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木材改性与提琴音质改良、钢琴声学品质提升、民乐高端化系列化电声化暨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革、电鸣乐器MIDI技术研发应用、西管乐器新材料开发、人工蟒蛇皮材料替代等项目攻坚克难,助推乐器行业创新发展。在人力成本徒增,海外品牌竞争增压的形势下,国内大型乐器企业大规模购进数控机床,打造生产流水线,提升制造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增强竞争力,在技术升级改造的驱动下,企业主动运用知识产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21年,18家行业骨干企业累计技术创新投入5.8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5%,比2019年的4.69%上升1.81个百分点,高于2020年全国轻工行业科技百强企业2.8%的平均水平。
  十年来,科研创新硕果累累。截至2022年,乐器行业累计申报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57项;工信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申报的《升级和创新消费品》三批次共48项;珠江、吟飞、上民一3家企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十年间,共发布专利13290项,其中发明专利3654项,实用新型6678项,外观设计2958项。累计完成112项技术标准制修订(国标19项、行标93项),《乐器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试方法》和《乐器有害物质限量》两项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全行业五项重点任务、十个重点工程均取得阶段性进展,骨干企业的“声学品质共鸣盘”“数字音源生产线”“乐器声学评价系统”“碳纤维乐器产品”“高灵敏度簧片”“芯片研究”“多功能效果器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体系的导入等多项技术,成功投入使用并逐步量产,增强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十年来,科技平台激励创新。中国乐器协会2015年创办行业科技大会,总结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科学谋划行业科技发展目标举措,从内容到形式努力创新。2015年—2021年,大会盛邀科技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央音乐学院等国家部委和高校专家进行了9场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乐器声学科研应用、工业设计、音乐文化创新、校园乐器研究与发展等多元化行业发展热点议题;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就行业“卡脖子”技术及科研攻关项目以及产品的声学品质和演奏触感进行了现场点评;大会共征集珠江、上民一、得理、凤灵、津宝、金音、奇美、川雅木业等24家企业的6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现场评价与展示。同时,中国乐器协会在2018年创立全球业界新品首发平台,迄今共汇聚213家行业骨干企业的305件兼具创新性、实用性和时代感的创意新品集中亮相,构筑起全行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体巡礼风景线。
  十年来,人才培养持续发力。目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已确认有钢琴调律师、提琴制作师、斫琴师等11个乐器职业,为广泛开展职业能力评价活动奠定基础。十年来,钢琴调律师、提琴制作工等项目考评鉴定人数共计9842人次,相较10年前,鉴定人数增幅为5888人。近年来,中国乐器协会持续培育行业科技之星和大国工匠,迄今全行业已拥有轻工大国工匠2名,行业工匠27名,行业科技之星127名;成功举办全国二类职业技能竞赛——钢琴调律职业技能竞赛3届,9名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40名选手获得“全国轻工业技术能手”称号,27名选手获得“乐器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全行业形成专家委、科技之星、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相互映衬的创新人才体系新格局。
  拓展音教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十年砥砺奋进,赋能产业跨界融合。十年来,中国乐器协会在认真研究国家“美育工作”和“双减”相关政策基础上,从乐器产业链延伸,从产业空间拓展出发,结合现有音乐教育服务平台,通过有效组织音教融合活动,持续推动“三进”工程,进一步激活、拓展乐器消费市场。
  十年来,产教融合拓宽市场渠道。近年来,中国乐器协会致力推动乐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三进”工程,积极探索乐器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的路径与方式,企业和地方共振效果明显。如:浙江中泰竹笛、福建宁德口琴、江苏黄桥小提琴、广东惠阳吉他,珠江、长江、海伦、星海的钢琴,得理、吟飞、艾茉森的电钢琴,敦煌、虎丘、乐海的民族乐器,金杯、鹦鹉的手风琴,津宝、金音的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柏斯、海伦、星海、海韵教育项目等与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广泛器乐教学活动,乐器“三进”工程有效推动产业链各要素跨界融合,产教融合拓宽市场渠道。
  十年来,音教活动激活潜在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全行业积极培育乐器潜在市场,扩大乐器终端客户群,助力社会音乐教育事业规范发展。截至2022年10月,中国乐器协会社会音乐教师培训项目共计培训教师2900余人,持续举办5届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和7届中国“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其中,5届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汇聚650余位讲师加盟助阵,各种论坛、讲座、工作坊场次共计420余场,共有11000人次到会交流,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7届“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联合主办单位达到110多家,全国共有20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演出总场次超过1500场,直接参与人数累计达到200万人次,在线观众人数超过3.7亿人次。线上线下爱乐民众金声玉振、琴瑟和鸣,讴歌伟大的党,讴歌伟大祖国,奏响迎庆党的二十大的新时代华彩乐章。各项创意音教活动有序拓展延伸乐器全产业链,激活潜在乐器文化消费市场,促进了乐器消费人口的增长,为提高乐器的入户率和校园乐器增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十年来,国际合作深化融合发展。长期以来,乐器协会扎实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整合资源,赋能融合,彰显大国担当,汇聚全球乐器协同发展的强大力量。目前,中国乐器协会与美、欧、日、德、意、英等30个国家和地区同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连续举办了13次NAMM CMIA行业论坛,场场爆满;中国乐器协会与欧洲音乐产业联盟定期会晤,及时解决共同遇到的问题,在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组织共同发声,使得乐器产品使用玫瑰木用材等问题得以解决。
  非凡十年,中国乐器协会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国际交流,积极整合资源,赋能融合,汇聚起全球乐器协同发展的强大力量,让中国乐器企业感知世界乐器多姿搏动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乐器市场焕发的产业优势和巨大音乐消费潜力。
  踔厉奋发启航乐器新征程
  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国乐器行业将认真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立足全产业链融合、产业结构调整、供需双向发力、智能绿色发展,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行业将立足“四个坚持”,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乐器强国目标。
  坚持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在不断健全完善乐器制造产业链同时,延伸乐器产销、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全产业链。从产业结构、重点活动和专业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动跨界交流合作,努力挖掘市场深度,拓展市场广度。同时,加大音乐教育普及力度,深化“三进”工程、国民音教大会和“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通过有效途径扎实推进,持续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乐器成为家庭标配,音乐成为生活刚需”的目标。
  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乐器行业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致力中高端产品研发和全球中高端市场的开拓,靠人才谋发展、向科技要效益,立足“两翼发力、六轮驱动”战略,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凝智聚力构筑中高端乐器制造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大乐器产品音质、音色、材料声学与演奏性能研发力度,提升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技术装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精细化生产、绿色环保和个性化定制能力。
  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乐器产业发展新格局,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继续发挥乐器出口大国优势,促进内外市场和规则对接,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生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灾害防控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乐器企业综合生产能耗减低5%,提高工业粉尘、化学材料和重金属加工工艺改造和治理能力,控制车间噪音、改善劳动环境。推进“双碳”战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清晰的奋斗坐标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激励乐器人奋勇向前。全体乐器人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紧紧围绕实现“刚需”“标配”目标,突出扩大中高端产品比重、扩大音乐人口两个重点,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三品”战略、智能绿色、人才引领、产教融合,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推动乐器行业全产业链发展,为实现乐器强国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0

  • 上一篇:在多媒体的使用下,中职音乐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 下一篇:3项世纪精品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2年度)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