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公共街区

一个为期16天的音乐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1-12-04

  时隔一个月,北京国际音乐节发布了这一年度的总结片。
  这部短片撷取了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21套、24场音乐会的华彩乐章,更试图去探讨一些问题——
  在当今这个时代,古典乐还有什么意义?一个为期16天的音乐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话》
  大师
  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和对话”为主题。
  致敬大师,是因为2021年不仅是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勋伯格逝世70周年、圣-桑逝世100周年、马勒逝世110周年纪念,还是皮亚佐拉100周年诞辰和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的110周年诞辰纪念。
  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委会主席、著名指挥家余隆说:“古典音乐本来就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们对伟大音乐家的致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里面所有艺术的历史和音乐的所有脉络。”
  “在灿烂阳光下”合唱交响音乐会
  指挥/张国勇
  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以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名震中外。
  谈到影响自己的音乐大师,他首先就提到了斯特拉文斯基。
  上大学的时候,谭盾苦苦思索如何将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融入交响乐创作,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仿佛在他面前展开了一张音乐地图。“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GPS。”
  新作与纪念
  谭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对话斯特拉文斯基交响音乐会
  指挥/谭盾
  二胡/陆轶文
  谭盾是“77级传奇”的一员。
  1977年秋,中央音乐学院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1978年4月,30名学生正式入学,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独一无二的77、78级。
  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刘索拉……他们不仅改变了中国音乐界的走向,还用他们的作品让世界关注到中国音乐的力量。
  作为“77传奇”中唯一没有负笈海外的作曲家,郭文景在1980年代成为中国新潮音乐的代表,1990年代以数部中文歌剧蜚声海内外。
  自2003年以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制作上演了郭文景的多部重要作品,其中歌剧《诗人李白》《狂人日记》《夜宴》均是中国首演。谈到影响他至深的音乐家,他表示,一个是勋伯格,一个是斯特拉文斯基。
  10月12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发起创意并联合制作的半舞台版歌剧《浪子的历程》中国首演
  “我们总说应该‘不忘初心’,对于音乐家而言,初心之一就应该是永远铭记和憧憬过往的大师、前辈。因为我们是被他们的作品吸引进入音乐的大门、然后用漫长的时间去研习他们的作品。”余隆说,这是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届以“大师与对话”为主题的原因所在。
  对话
  而在另一个维度上,作为年度主题中另一个部分,“对话”也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呈现。
  对话发生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2021年,陈其钢迈入了人生的第70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陈其钢成为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关门弟子,一直擅长将中国古典的感性与西方音乐技法结合。他的作曲受到了法国音乐的影响,但其中又有清晰的五声音阶。
  在10月11日中山公园音乐堂的舞台上,指挥景焕率领广州交响乐团,带来陈其钢的两部作品。同场演绎的还有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面对同样不平静的人生,中西、远近两位不同的作曲家,发出了不同的感喟。
  如戏人生
  广州交响乐团演绎圣桑与陈其钢交响音乐会
  指挥/景焕
  小提琴/徐惟聆、柳鸣
  1911年,马勒在家乡维也纳去世,中国江苏昆山的染坊间,作曲家丁善德出生了。这一因缘际会的巧合,为10月14日“生活的歌唱”音乐会创造了契机。两位音乐家从未谋面,但都不约而同歌唱生活的趣味。
  生活的歌唱
  纪念马勒逝世暨丁善德诞辰110周年艺术歌曲音乐会
  指挥/杨洋
  闭幕音乐会上,谭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登台保利剧院,演出了三组与“火”相关的曲目——斯特拉文斯基演出不多的早期作品《焰火》、1919年版本的成名之作《火⻦》组曲,以及谭盾为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创作的协奏曲《火祭》。
  《火祭》改编于谭盾自己于1995年所作的电影《南京1937》的配乐。
  中胡二胡和高胡独奏演绎出两个主题曲调,台上台下的两组吹管乐演奏出中国古老的祭祀音乐,谭盾用中国民族拉弦乐奏响了对战争无辜遇难者的哀思,这也是谭盾从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中找到的路径。
  新作与纪念
  谭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对话斯特拉文斯基交响音乐会
  指挥/谭盾
  琵琶/韩妍
  对话发生流行与古典之间。
  10月19日,歌手成方圆和她的朋友带来了一系列经典名曲的演绎。成方圆觉得,流行和古典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来将音乐剧《音乐之声》引入中国,如今回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她选择的也是位于北京最繁华三里屯的太古里红馆。既有出自普契尼之手的《我亲爱的爸爸》,也有周杰伦的热门单曲《Mojito》。
  歌手成方圆
  对话也发生在前辈和后辈之间。
  10月18日,斯特拉文斯基后期改编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将和勋伯格的早期经典《升华之夜》在三里屯太古里红馆同场奏响。《升华之夜》中浓烈的不安情绪,加上极不稳定的半音化和声,已为勋伯格对音乐语言的颠覆埋下伏笔;《平均律键盘曲集》则是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病逝前的最后岁月里,每日早晨都会弹奏的音乐。
  回首从俄国到巴黎再到新大陆的动荡一生,这部作品浓缩了一位巨匠也是一位游子的复杂心声。
  新古典室内乐团
  演奏这两部作品的是新古典室内乐团,平均年龄不足21岁——比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年纪还要小。
  新古典室内乐团是一群“准00后”在疫情期间创立的乐团。乐团创始人之一、指挥金郁矿表示,取名“新古典”,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希望能够以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去做一些探索;‘新’也代表了当下的时代,而古典代表了古典音乐,我们希望能够在当下的时代给古典音乐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体会。”
  新古典室内乐团获得2021年“雀巢杯-青年音乐家奖”,北京国际音乐节艺委会主席、著名指挥余隆(左一)、艺术总监邹爽(右一)与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方军涛(右二)为乐团发起人、青年指挥金郁矿颁奖
  音乐影响生活
  这支年轻的乐团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奉献了三场演出。
  一场在三里屯太古里红馆演绎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赫,一场在中山音乐堂演出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台上与小音乐家合作,台下也坐满了孩子。而第三场则是午间音乐会,要走出音乐厅,在公共空间面对完全不一样的观众。
  乐团在两场音乐会中都返场演奏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夏》第三乐章,但金郁矿说,自己获得了完全不同的体验。
  从2019年开始,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音乐广播共同推出了“午间享乐”系列公益演出,今年的音乐节沿袭了这一策划。
  今年的“午间音乐会”在国贸、中信大厦、三里屯太古里等北京地标举办,面对的是上班族、逛街和奔波的行人。从某种角度看,这是古典乐与生活的碰撞。
  这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试图去探讨的一个问题:在当今这个时代,古典乐还有什么意义?一个为期16天的音乐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
  维瓦尔第和他的同时代人
  恰空古乐团古乐专场音乐会
  不同的个体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10月10日,年轻指挥家黄屹执棒中国爱乐乐团,于音乐会《心灵的远游》上演了郭文景创作于21世纪的作品。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演绎的《远游》是郭文景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他说,他要在这些作品中想要呈现的当代中国的样貌。“中国传统的元素是有的,但是我要进行当代的表达。还是要表达当代的精神。”
  从1998年创立至今,北京国际音乐节每年都会为孩子们打造公益音乐会。
  今年在公益儿童专场音乐会上,由BMF甄选的两位小钢琴家与新古典室内乐团一起登台亮相演出。
  京港澳⻘少年艺术嘉年华邀请了包括郎朗、吕思清在内的世界顶级音乐家,但是主角仍然是孩子们自己——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地区的孩子们一边合作一边交友,共同演奏、互相聆听。
  10月23日公益儿童音乐会《动物狂欢节》
  2020年,直面疫情的挑战,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了“240小时,音乐不停息”的概念,让线上节目与线下演出一同营造出沉浸又多元的音乐体验。
  今年音乐节期间,一共有15场演出通过BMF Club、库客音乐APP、北京音乐广播微博、巨浪文娱、央视频、哔哩哔哩、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多个平台进行视频直播,播放量总计960余万;5场音乐会通过北京音乐广播FM97.4进行电台直播,收听人数近700万。
  作为目睹了北京国际音乐节24年成长的人,余隆不仅看到了音乐的传承与交流,也看到了音乐影响生活。
  “24年的工作,让我看到了我们更多的人热爱艺术、更多的人热爱文化的交流。我觉得如果能够延续下去的话,可想而知对我们下一代年轻人,对世界观的看法,我觉得也会有一定的推动。”在欣慰之余,他更感受到责任。“用最好的平台把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很多人的责任。”


 

0

  • 上一篇:艺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 下一篇:原创音乐剧很难,这群年轻人为何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