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作品发布区

诗是音乐

2021-06-01
  在很多人看来,中华古典诗歌鉴赏就像喝茶和饮酒一样普通。小孩子两三岁,父母就急切地要他们背唐诗,幼儿园也经常举行背诗歌比赛。古诗短,朗朗上口,幼儿记忆力又强,读三五遍就能口齿不清但完整地背下一首《关雎》来,让父母和老师欣喜不已。而在大学,不少学生对学校为提高人文素养、繁荣校园文化开设的诗词鉴赏课,普遍有抵触心理。看来,不讲清古典诗歌的音乐性而强行要求死记硬背古典诗词,不但起不到熏陶和涵养今人性情的作用,还会影响人的想象力和天性。近日,闻上海大学姚蓉老师的“中华古典诗词吟诵”课程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推荐申报资格,联系自己多年来教授古诗词的经验和心得,精神又振奋起来。

  好读易记不是诗人作诗的目的。写诗是为了歌唱,歌唱是为了抒发情感,即如《诗大序》所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伟大的音乐家。

  因此,作为音乐的诗词,它的迷人之处,首先在于节奏韵律和声音的动听。《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因其有“秋风”“洞庭波”“木叶下”意象的连缀组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后世曹操的“洪波涌起”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相类似的景物描写,而被粗浅地意会为屈子借景抒发自己悲壮(直至赴死)的心境。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文化原型,如果我们不能确定一首诗的情绪性质和情感倾向,那不妨从“六书”入手。

  “袅”:会意兼形声字。细长貌,轻盈纤美貌。引申为“摇曳貌、吹拂貌、缭绕貌、婉转貌”等。“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袅”与细长、优柔等美感相关。就像传说中的凤凰,拖着美丽的长尾巴,袅娜多姿的轻盈身影掠过梧桐枝。“袅袅兮秋风”是以视觉感知的“有形”来写,看不到但可以感觉到的“无形”的秋风,形成感觉上的相通。从修辞学角度,这叫“通感”的辞格。想象那位行吟泽畔、无所归止的诗人所处的环境,秋风并不强劲,洞庭波也并不汹涌,一如他当时的心境,忧思而掩抑。再联系此诗的主题《湘夫人》,“袅袅”不也正是抒情对象“湘夫人”的体态和气质吗?

  从汉字的形体构造再到音韵音调的分析,重点可落在“木叶下”。连续三个仄声调的字收尾,一声比一声低沉,直至收敛休止,似乎预示着走向永恒的沉寂。因此“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有一样的苍茫心境,然前者“悲凉”,后者“悲壮”;调值有别,风格也有别。

  诗仙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开腔就大幅度地起落,肆无忌惮地夸张,读起来却如此合乎人性。可爱!

  黄仲则的“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诗句节奏绵密紧凑,顶针手法的运用,特别是仄声调的戛然收尾,使诗人在崇高的自然风物面前因惊奇而心跳加快的形象,活灵活现。

  听说舒伯特的D.960钢琴奏鸣曲,运用反复转调手法,主题回旋,能将人一步步引向神秘之境。更据说,这是唯一经过临床试验,证实有安抚躁郁症作用的曲子。然而我反复聆听,始终听不出其中的奥妙。或因浸淫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宛转悠扬太深,而一直对西洋音乐无感。我们汉人的情感建构和文化心态,是华夏民族这片土壤培植和浇灌出来的,因而唯有它的音符,能欢畅自如地流淌在我等非音乐专业出身的普通人的血脉里。

  至此,教科书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等诗句,你能在全然了解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前,仅凭平上去入四声调的组合,就能读出它的意味、它的主题、它的意境、它的风格和境界了吗?
 
 ↑↑↑长按上方图片进入“中音联博览会”微信小程序
 
        百集影视纪录片[中华才艺术少年]又名“才艺号船长日记”少年儿童准演员才艺测试活动于10.1黄金周在中音联国际邮轮嘉年华影视基地暨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中心举行,即日起开始接受机构推荐报名(七天六晚海上国际行程,12岁以下免费)
 

 
 ↑↑↑点击图片带你进入《才艺号船长日记》拍摄地
 

0

  • 上一篇:我用音乐诱导入静的体会
  • 下一篇:“音乐和生命一样重要”,这位极致热爱音乐的9岁男孩究竟有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