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获悉,江苏省第二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结束公示,无锡二胡制琴名师卜广军等21人入选。“三带”名人评选条件苛刻,要求既能带领技艺传承、又能带强产业发展,还能带动群众致富。卜广军是无锡梅村古月琴坊的第二代传人,以他名字命名的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正在研制并推广“仿生二胡”,希望将无锡二胡制作带上绿色环保生产之路。
培养第三代传人
新吴区新洲路上的无锡市梅村科技创业中心大楼外,“无锡市梅村二胡文化展示中心”几个大字很是显眼,这里就是古月琴坊所在地。古月琴坊由二胡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万其兴一手创办。古月琴的名气很大,大到国内外大型民乐团的二胡首席都在使用它。位于崇安寺的“国保”单位阿炳纪念馆里,一把仿制当年阿炳录制《二泉映月》所用的琴也是古月琴。万其兴今年83岁,他的两个女婿黄建洪和卜广军长期跟随其学习二胡制作技艺,也已成为二胡制琴名师。作为古月琴坊的第二代传人,肩负传承重任的卜广军带领技师们共同进步。
琴杆制作、琴筒制作、琴托制作、琴轸制作、装配、蒙皮、打磨、抛光、调试……二胡制作是个手工活,一把好的胡琴制作出来,需要多道工序。在古月琴坊里,听不到刺耳的机器声,回荡的是悦耳的音符。走进“无锡市卜广军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操作台前,卜广军正在调试一把刚做好的二胡。这中间,不时有年轻后辈进来请教。卜广军介绍,古月琴坊现有技师十余人,年长的近70岁,做了一辈子二胡,他们也在培养“90后”传人。不管是学做二胡,还是推广二胡,卜广军对年轻人都有个要求,就是“一定要会拉二胡,否则不懂二胡就分辨不出好坏,自己要有标准。”而他也是从学拉二胡开始,慢慢学做二胡的。
“绿色二胡”项目已初具成效
“三带”名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是要切实做出成绩,让称号名副其实。眼下,卜广军跟黄建洪正在实施“绿色二胡”项目,并已开始出口。在卜广军大师工作室的墙上,挂着该项目的实施计划:今年,“绿色二胡”的市场占有量要达到10%,明年的目标是20%。
什么是“绿色二胡”?卜广军拿来一张“中国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上面印有“缅甸蟒皮制品 二胡”字样。原来,传承千年的中华民乐二胡之所以悦耳动听,除了木料讲究以外,离不开共鸣箱上的一张蟒蛇皮。据了解,制作二胡使用的蟒皮来自于人工养殖的蟒蛇,一张蛇皮平均可以制作20把二胡。出于生态环保、绿色生产的考虑,古月琴坊致力于研制蟒皮替代品。
卜广军又递给记者一把“仿生二胡”,共鸣箱上的蟒皮被一幅“风景画”取而代之。“这就是人工合成的一种纤维材料,成本降低了。”卜广军介绍,真皮二胡虽好,但由于每张蛇皮厚薄不一,乐队演奏的话,音色统一度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仿生二胡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仿生二胡是合成材料,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仿生二胡的效果能否与真皮二胡媲美?无锡二胡演奏名家高明现场为记者进行了对比。他的感受是:仿生二胡的声音比较清亮,声音大,传声好,但拉低沉的曲调有些乏力。他个人还是更偏向于用真皮二胡演奏,表现力更强。而这也是卜广军他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升仿生二胡的音色,使其达到专业用琴标准和演奏标准。
让“梅村二胡”走向世界
无锡盛产二胡演奏家,也盛产二胡名琴。无锡新吴区梅村是二胡制作重镇、“中国二胡之乡”,全国四分之一的中高端二胡均产于此。梅村二胡品种丰富,从几百元的练习琴,到数千元的中档琴,再到上万元的专业演奏用琴,以及大师手制极品二胡,都有其各自销路。梅村二胡也越做越美观,融合了雕刻、镶嵌工艺,琴杆、琴头和音窗等部位都能做出花样,美不胜收。今年,全国首家行业协会集体所有的二胡品牌——“梅村二胡”正式启用投入市场。
据了解,梅村现有二胡生产企业近20家,年销售二胡近5万把,年出口二胡约5000把,从业人员200多人,产业基础扎实。古月琴坊是这些二胡生产企业中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一家。
卜广军介绍,古月琴坊一年的二胡销量在7000把左右,月均600把,出口量占到了三分之一。身为“三带”名人,卜广军要带领行业创新,带动群众致富,他们准备把“绿色二胡”推广到音乐院校和乐团去,为新一代“梅村二胡”打开市场,走向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