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乎做什么行业都赚钱,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人很多。下一个十年,你想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切记!要与文化融合。)
文化艺术产业
未来10年最暴富的行业
中国的发展面临巨大的转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重建。由此,市场机会凸显。
未来,中国转型发展,一样需要文化产业为龙头,进行产业升级发展。
文化与任何行业都息息相关,文化其可发挥和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文化所创造了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因此,下一个十年,你想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切记!要与文化融合。
未来做文化才是大生意
做文化能赚钱?笑话! 哪有挖煤赚来的快,一个日出日落,一个小小的煤矿,日产值达40万元。没错!这是过去!如今再也找不到如此暴力的行业了。
十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乎做什么行业都赚钱,像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煤老板,赶上了时代的机遇,就在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自从煤矿整合后,他们再也没有私挖乱采的机会了;加之,近些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及美元升值,想继续用过往模式一劳永逸,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开始适度放缓,低端高耗能产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胜,各个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需求,低水平的发展模式,想赚大钱、赚快钱已非易事。
如何找到下一个掘金点?到底转向哪里?如何转型?上至国家,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积极探索,“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韩国发展的启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宣布:“21 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在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战略政策,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相应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其次,积极进行文化输出。因韩国本土市场小,韩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不是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而是进军国际市场。2012年5月底,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表的“韩流出口影响分析与金融支援方案”表明,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
伴随韩剧等文化产品席卷全球,各国对韩国产品的好感上升,增加了手机等其他韩国商品的销量。 虽然在制造业上让韩国失去了优势的中国,但是在文化产业上的收益比工业产品超出10倍。这便是韩国在转型发展中,仍能保持高速发展真正的原因——通过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
台湾文创产业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即“文化、运动与休闲服务业”。很多去过台湾的朋友,都会感受到台湾文创产业的精采与多元。如“夜市上卖得一些别致小物件,拿起翻转过来,原来是一个茶杯,“喝完茶,杯子带着余温,还可以拿来按摩脖子,而且‘犀牛翻转’蕴涵一个意思——扭转乾坤。同样大小的普通陶土杯只能卖到几块钱,而这样的杯子能卖到380元。看似普通的杯子,通过文化、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附加值提升上百倍”。
再如:台湾的农业观光产业,更加体现出文创与传统产业的完美融合,将普通食物、蔬菜在销售时,融入一些“有故事”的农作物,卖东西的人告诉消费者:你吃的东西有台湾文化在其中。一公斤往往能卖到500元新台币,而台湾超级市场中普通的蔬菜通常才卖60元新台币一公斤。这就是台湾文创产业,带来的巨大的价值。他们已经将生意做成了文化。
通过品位来创造产品的价值,而不再跟低层次的价格比拼。从近几年,台湾发展的个案里不难发现,整体经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时,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跟经济紧密结合。
大陆先知者的启示
提起大陆文化产业的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卡通片,这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动画产品之一,家喻户晓。“讲了一个开心的故事,讲了一个众人所能接受的故事“却拉动的国内商业内需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产值。 最初《喜羊羊与灰太狼》1集的制作成本,也就3万元。却翘动了如此巨大的商业市场,她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化所提升的产业价值。
广东是中国玩具生产量最大的省份,绝大部分都是在为欧、美、日等动漫衍生品品牌加工,如芭比娃娃、米老鼠、唐老鸭、HelloKitty。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诸多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厂家原来都不愿和国内动漫公司合作的,宁愿做代工也不给国内动漫公司做,倒闭危机促使这些企业开始接受国内品牌。”于是,一个文化产品,打造成一条产业链,通过文化与产业有效结合,创造了奇迹。
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要有效建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强化保障,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政策引导、舆论导向、文艺创作、学校教育、民间传承、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群众性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等方方面面。
文章来源网络.
中国艺术品市场
潜在需求6万亿
资本急需打开“蓝海”的入口,以及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大环境,近一两年来,文化艺术品领域被一些人看成了创业的机会。
必须承认,当资本瞄准文化艺术品市场,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资本作为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因为其趋利性在蛰伏待机之时也能保持“嗅觉敏锐”,但对于资本来说,并没有百分百安全的投资领域。
而从一些业界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英国巴克莱银行曾分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还是“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客在自身的财产投资组合中,对文化艺术品投资占整个投资20%”,以及“金融证券年均回报率为15%,房地产为21%,收藏艺术品则是26%。”似乎都在印证着这个市场的“胃口不小”。文化艺术品与商业资本结合,其趋势化或将在未来几年中势不可挡。
但是,文化艺术品价值标准化以及鉴定之难,包括相关配套环节缺失之多,依然成为悬在这个领域“试水者”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段时间以来,资本牵手传统文化艺术品领域也是举动频频。比如华谊兄弟联手保利拍卖、匡时拍卖借道宏图三胞上市。
从前几年流行的艺术品份额化、艺术品信托、玩资产包,到如今业界出现的一些新动向,资本进驻的方式出现的新一轮变化不仅会对市场格局带来一定影响,也对传统文化艺术品行业自身的转型、相关机制保障的跟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长期关注艺术品市场动向的人士认为。
更有人士指出,资本的投放,让传统行业成为产业,从“小众”变为“大众”,就必须要自立生态。“与众多投资领域一样,要想让投资者、民众放心,离不开机制相对完善、有一定法律法规保障的健康的市场环境。
从这点看,无疑路还很远。与此同时,对于回报,是否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很重要,这不仅是对投资人、经营者、创业者,对于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来说都是如此。”
作者:王菁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