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中小学

构建“中国乐派”课程体系的 学科基础及实施路径

2020-08-26
  近日,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大学与学科》杂志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在杂志创刊号中发表文章《构建“中国乐派”课程体系的学科基础及实施路径》。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王黎光
  一、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音乐教育也跨越千年。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已经建立系统的乐教体系,并成立专门的机构“大司乐”进行管理。西周建立的“乐教”体系以“育人”为鹄的,培养贵族子弟“乐德、乐语、乐舞”。孔子“私学”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重视音乐内容,亦将官学的音乐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而自秦汉时期,乐教的育人功能,逐步过渡到“乐府”以“艺”为核心的技能训练。可以说,在中国乐教历史中,“人”体系与“艺”体系是相存且互为消长。音乐教育以“艺”为基础,但最终要发挥培养“人”的功能。
  近些年来,中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辉煌成绩,培养了很多国际顶级艺术家。尽管在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中,中国音乐教育几乎完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但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始终没有忘记中国五千年文明所形成的优秀乐教体系的传世精髓。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有创见性的倡议成立中国音乐学院,为集中人力、物力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中国音乐学院建校五十五年来,始终没有停止探寻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脚步。2017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舞蹈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目录,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唯一的学科,音乐舞蹈学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依然是如何构建中国音乐教学体系,这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初心和使命”。但我们还是要承认,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艰难,形成的理论体系(包括音乐学、作曲和表演艺术)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此外,依然缺乏世界一流的教材、教学曲目,艺术教学的系统化、标准化也不够。虽然中国音乐学院名师云集,行业精英人才众多,但距离世界顶级音乐学院依然有很大差距。这些不仅是中国音乐学院,也是音乐舞蹈学科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中国音乐学院提出构建“中国乐派”课程体系,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明确重点立足于人才培养,全面建设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为一体的多层次教学体系,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乐派”课程体系的依据
  音乐舞蹈学的学科建设,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科建设坚持艺术规律,扎根中国大地,汲取“古今中西”乐教精髓,吸收国际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音乐与舞蹈学科遵循艺术学科的独特性,并非简单类比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音乐学科基于自然现象,依托抽象的音响,凝聚人类的文明精髓,彰显人类精神风貌,更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窗口。“中国乐派”课程体系尊重艺术规律、教育规律,在中西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学科体系,不仅进入世界艺术学科的一流前列,也实现跨越发展、超越引领。“中国乐派”课程团队建设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以职业定位与就业为导向,依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来确定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进而逐步完善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课程体系的构架
  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中国乐派”课程体系继承中国传统乐教中“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全球文化视野、掌握扎实音乐理论知识、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优秀专门人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中国音乐高层次人才。基于此,我们提出中国乐派课程体系,重点打造“8+1”课程群、“思政+X”课程群。
  (一) “8+1”:为乐
  “8+1”,即学科基础课+专业主课,是学校通过多年努力和探索制定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本科生夯实理论基础的本科根本标准。“8”指具有中国乐派特色的八门核心课程,具体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共8个课程群。所有专业必修,强化中国乐派的课程支撑,为世界音乐贡献中国音乐课程资源。“1”指专业课,包括专业主课和专业实践课。音乐学科的专业课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音乐专业艺术实践重要性乃至绝对性的真实写照。“1”是专业归属,是核心竞争能力。全世界都是采用“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形式授课。可以说,顶尖艺术人才都是教师因材施教的“私人订制”。由于艺术学科的实践性强,专业课也不只是简单的课堂传授,还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的内容。中国音乐学院在“8+1”“X”选修课等方面设立带头人,搭建教学团队,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竞选团队带头人。我们要求在以往学科的积累之上,全面进行课程内涵化建设,构建精品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音乐艺术教育的专业标准不在系统的学科文本中,而是在教授的头脑中。由于教师认识和水平不同,使得我们的标准并不统一。这一点不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此外,以往重要的技术理论课程,仅在指挥和作曲专业中开设,这一点也不利于音乐学科学生的专业基础。此次课程改革将八门课作为全体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有力提升中国音乐学科的教学基础。总而言之,“8+1”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独立音乐院校课程的国家标准。
  (二)“思政+X”:为人
  思政课也是音乐学科专业课。当代艺术院校要思考思政课与音乐的关系问题。“音乐的思政、思政的音乐”将成为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理念。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就是为今后创作出好歌曲作品、好器乐作品、好理论文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旋律为首、和声为魂、节奏为根,节奏感是我们音乐学子的天性,顺之先牢记,随后深领悟。创作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作品分析切入,只有为新时代讴歌,为中华民族复兴讴歌,才能在创作中成长自己、成就作品和奉献国家;理论专业的学生更是可以从创作的灵性、灵气、灵魂中取得全面艺术实践的收获,成为新时代理论研究和艺术管理事业的国家智库人才。我们会领悟到治国理政的规律和音乐创作规律一脉相承。“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也正是如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国音乐学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合力,提出“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构想。“思政+X”是国家规定思想政治类课程,以及应用性人文教育的课程。其中,“思政”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X”是全面人文素养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底蕴”,力图在艺术学基础上,逐步加入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方面的课程,形成“大人文”“大社科”“大自科”的选修体系。课程在英语、体育、第二课堂等基础上,加入如艺术概论、国学入门、中国古典文学精读、西方文学精读等,提升艺术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让学科更加丰满,学术标准更加明晰、准确。
  四、结语
  “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音乐学科要继续坚守教育本分和教育初心,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8+1”课程群、“思政+X”课程建设为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音乐学院乃至中国的音乐与舞蹈学科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以“音乐艺术院校特色化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法”的教学探索与改革为抓手,融通音乐艺术与思政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而在此基础上打造的人文通识课程,对于一流艺术家的培养至关重要。中国音乐学院倡导建设“中国乐派”,不只是时代经典作品的积累,更存在于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教育之中。以人才培养为引领的教学改革,促使我们逐步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最终达到全面提升中国国民素质,彰显大国文化软实力,这既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文化担当,也是全国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

  • 上一篇:10.7%的应届毕业生倾向于文化产业就业
  • 下一篇:“乘风破浪”的毕业季,音乐学子于困顿中寻找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