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一纸声明将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学生参加“考级”和“测评”,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教育部明确强调,不认可任何形式的艺术特长生认证。
原文如下:
关于从未举办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等活动的声明
近日,有机构以国家教育部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中心名义举办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 教育部办公厅郑重声明:教育部从未成立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中心,从未认可过任何艺术特长生认证机构,也不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机构等相关组织开展的艺术特长生测评与认证活动。
教育部办公厅提醒广大师生及家长,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对于假冒者的不法行为,我们将依法严厉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教育部办公厅
无独有偶,教育部网站曾经也公布过《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文件。
针对这三个文件,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解释说,评价体系中的“校外学习”: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仅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实践性、体验性学习。对于“艺术特长”,文件明确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由此可见,教育部并不待见各类社会艺术“考级”和“测评”,原因呢?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这让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担忧,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体卫司负责人一语中的。事实上,现在全国各类社会化的“考级”和“测评”,都是出于巨大的商业利益考虑,操作模式简单粗暴,一切向“钱”看。无论是行业协会,高校还是其他组织,都会从师资培训,教材出版和证书等各角度谋取丰厚利润,尽管可能每个孩子几十元,但架不住中国人口大国啊。这也是为什么各类考级测评换了一批双一批,数量不减反增的根本原因。
艺术教育,本质上是通过兴趣培养,提升自我修养,丰富文化底蕴。但考级和测评的出现,让更多培训机构教育教学忽略了根本,本末倒置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艺术成了“技能性”培养,这与我国当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自然是违背的。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开设举办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就提高了国民艺术素养,这仅仅只是皮毛。
教育部连发三个文件,想怎么做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呢?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学校要如实记录每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
今后,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60分以下不合格。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综上所述,教育部认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而不是“考级”和“测评”。当然教育部也正做很多努力,具体如下: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指出,要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和加强美育,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基本原则。
一是抓住灵魂,准确把握美育改革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育人,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中体验、笃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抓好统筹,推动省域内美育发展协调发展。加大统筹力度,在设施配备、人员培训、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加强督导和美育工作考核评价。
三是抓好关键,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优化存量、强化增量,努力配齐配好,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的学校美育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学校美育师资的整体水平。
四是抓好布局,提升专业艺术院校办学水平。要进一步发挥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和功能,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决策咨询的重地。
五是抓好整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要善于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和依托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用好网络资源和平台,协同推进学校美育发展。
六是抓好评价,促进学校美育科学发展。要加强对美育工作评价标准研究,开展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自觉引导社会舆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作者:汪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