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热点

抖音、社会人手表背后力量: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2019-01-05
 
 
  近日,小猪佩奇的走红正从线上转为线下。山东师范大学的魏老师在生日这天除了收到鲜花,还有一张贴有小猪佩奇贴纸的卡片、一块小猪佩奇手表和一个小猪佩奇水杯。学生告诉她,这是现在最火的单品。
  “小猪佩奇”是一只来自英国的粉红色小猪,脑袋长得有点像吹风筒,其动画片于2015年被引入国内后迅速蹿红。近期,经过抖音等短视频网站的二次包装后,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小猪佩奇成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象征。
  不能计时的手表遭成年人疯抢走红轨迹:表情包+短视频+网民参与
  记者梳理发现,小猪佩奇的走红过程大致如下:最 开始是一部受家长和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就像10年前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后来作为表情包来传播,在社交软件上先火了一把;第三次火爆是源于“《小猪佩奇》被家长列入黑名单,只因孩子看后学猪叫跳泥坑”这一新闻,让很多未接触过这部动画片的人跳了进去。此后还有不少大V和营销号用“猪叫”和“跳泥坑”炒热度,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有趣的点,但年轻网友喜欢跟风,模仿一些无厘头的行为显示自己“不掉队”。于是,一些身上贴着小猪佩奇的“文身”,戴着小猪佩奇手表,并把“社会人”几个字挂在嘴边的“社会大哥”开始在抖音直播,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截至2017年,这部动画片得到豆瓣评分9.2分,在国内年播放量达100亿次,成为用户规模最大、变现模式最成熟的儿童IP。
  “小猪佩奇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流行开来后,看到视频里有人佩戴小猪佩奇社会人手表,大一学生鞠东伯和林桑觉得很新奇时髦,便立即花26元网购了两个同款产品。他们发现,因为购买人太多,卖家迟迟没有发货。在公关公司工作的张迪最近正满大街找小猪佩奇的手表送给客户,“虽然十几元一只的塑料手表并不值钱,但市区几个大超市都卖断货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手表,让中青年人和3岁的孩子一起抢到断货?张迪说,这种“手表”并无计时功能,只是一种奶糖食品。成年人买了之后当然不是为了吃糖的,她们用来拍照,发在朋友圈,表明自己的“社会人”身份。记者搜索发现,在淘宝上,很多家店铺有着显眼的“抖音同款”的标识,种类多样,价格不等,一些店需要预订,也有店铺明确标出“现货秒发,库存有限”。
  在网民的参与下,有关小猪佩奇的表情包成为线上的社交工具。比如佩奇瞪大双眼叉着腰的表情配上“很多事情,你多照照镜子就明白了”;照镜子打扮的佩奇配着“今天也是精致的猪猪女孩”;拿着手电筒的佩奇被配上“佩奇牌手电筒,照亮你的丑”;佩奇的弟弟乔治拿着恐龙玩具配着“你不应该惹年仅五岁且手持大型生化武器的我”……这些表情包和流行梗成为网民聊天常用语,将小猪佩奇推向新的传播高峰。
  伴随网络而生的一代人在《小猪佩奇》这类动画片的陪伴下长大,对动画人物的熟悉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二次创作的热情。网友们恶搞出小猪佩奇和香奈儿、耐克、阿迪达斯、Supreme、Vans等大牌的“联名”,还纷纷表示“没有一丝违和感”。一些营销号和广告文章为了迎合网友,也开始使用小猪佩奇的表情包和流行梗,让这种走红持续发酵,并由线上转为线下,小猪佩奇的包包、手机壳和奶片糖手表也成为一些网友争相在朋友圈晒的标志。
  玩吃鸡、抖音、社会人手表背后力量: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小猪佩奇手表的走红,离不开短视频的热捧和传播。“社会人”与小猪佩奇的反萌差激发了部分人的玩梗心理,在网民不断解构和二次创作中,一只卡通人物小猪成为全民狂欢的噱头,构成了一种亚文化力量。这个事件将网络上分散的、隐藏的群体召唤和集结起来,潜伏在网络世界中的一拨人共同发力,最终呈现出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这表明,亚文化是有群体构成的,亚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而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这个群体多是年青一代网民。抖音短视频“小猪佩奇身上文”的搞怪娱乐背后,其实是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近年来,以快手、抖音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在青年群体中日益火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博士研究生李雅筝认为,在物质相对充盈的生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和“00后”,更看重对个性化趣味和美的追求,触媒习惯呈现碎片化趋势。而当下短视频的“个性、好玩”等特点刚好满足了这代人不喜欢随大流、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他们在把玩、创造和传播中彰显个性,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这种参与出自社交需求,一方面证明自己是跟得上潮流的社会人,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营造轻松和谐的交际氛围。鞠东伯说,玩吃鸡游戏、抖音和恶搞小猪佩奇是很多“95后”和“00后”的消遣,就算没有这些,还有养青蛙。
  但“亚文化”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有所不同,如果过度沉迷或者把亚文化当成主流文化,那么可能对青少年发展有不好的影响。根据某数据统计机构的报告,在过去半年中,平均每位用户每天在抖音上消耗的时长达到20.27分钟,因此,抖音不得不专门研发防沉迷系统。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蒋海升认为,青年亚文化的形成有多重原因,其中与青少年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密切关系。无论是从生物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青春期人的生理与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从被呵护或者被监护的童年“混沌”状态中破壳,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寻求“自我”认知,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这是人生必然经历的阶段。但是,由于抖音中的短视频娱乐性强、新鲜感足、播放时间短、刺激性大,很容易让人沉溺其中,刷起来不停。利用短暂时间刷刷抖音消遣娱乐一下倒也无可厚非,但过长时间的沉溺、强烈的依赖会使人消磨意志,逃避现实、无所事事,甚至难以自我解脱,形成不断地刷屏冲动甚至刷屏强迫症,负面效果不小。痴迷于抖音不能自拔也是一种网瘾。想摆脱这种行为成瘾,就要认识到沉迷的危害,同时知行合一,加强自律。
  猎奇还是创新?认清规律:在理解包容中把关和疏导
  有人认为,小猪佩奇的走红,本身是一场无意义的传播,反映了当下的猎奇、围观、窥私、恶搞的社会文化心理,可能会对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侵蚀。也有观点认为,大多数网络青年亚文化固然逃不过“偶然创造—突然流行—日益淡化—渐被遗忘”的命运,但新媒体为各种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更包容的空间。认可亚文化的存在,就是允许青年群体以自己的方式和主流文化对话,显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度。
  在蒋海升看来,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玩吃鸡、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为主体的亚文化火爆现象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段时间,但其走向消亡是必然的,最后肯定会被别的传播样式所取代。“我认为,无厘头、恶搞、颠覆、迎合浮躁的趋势如果不改变,最终一定被社会所厌弃,被时代所抛弃。毕竟,追求真善美永远都是社会的主流。”
  但蒋海升主张对青年亚文化予以理解。“对被动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种种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用不同于成人的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甚至试图采取不少叛逆性的举动来引起亲人和社会的注意,都是从童年向成人的过渡阶段中必然产生的正常现象。”蒋海升表示,在某种意义上,青少年的这些举动也蕴藏着一种创新创造精神,这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过犹不及,社会和家长及时的把关和疏导也很重要。如果不控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部分极端的叛逆性思考和举止也容易将青少年带上邪路、歪路,也会影响、伤害甚至毁掉青少年的一生,也会给社会造成伤害。
  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及思想行为方式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蒋海升表示,青少年一代成长起来后,他们的文化特质将深深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正视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加强把关,采取监控管理、疏导等积极的正面措施引导未成年人提高媒介素养,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0

  • 上一篇:回首2018:实用主义“素质教育”崛起
  • 下一篇:近6000万乡村儿童无缘艺术教育,这场音乐会或许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