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热点

为何艺术特长能一枝独秀?

2018-12-16

黄健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绘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歌德的生活经历着人生各种境界,充实无比。杜甫的诗歌最为沉着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考新政,只有艺术特长生依然可以高考加分。而且艺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被纳入相关评价体系。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显现。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拥有幸福生活的条件。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得多。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它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
 
       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精力弥满则能赋情独深。晚唐诗人司空图形容这壮硕的艺术精神说:“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吞吐大荒,由道反气”。“与道适往,著手成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艺术家精力充实,气象万千,艺术的创造追随真宰的创造。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替代宗教”,把美育提升到宗教的层面,说明美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们的城市,经常是“包工头审美”。餐厅里大红大绿、大银大金的庸俗装潢,城市盒子般的建设,没有经过艺术的整理和雕琢,缺少审美,那些丑陋的建筑又带来一种丑陋的传染性。就像一个瘟疫一样,在这个地方出现,又在其他地方传染开来。城市被丑陋的建筑霸占,丑变成了一种传染病,影响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文化公共空间缺乏自觉和不自觉的理性控制,说到底就是审美水平出现问题,要想提高,得靠艺术教育。
 
       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孔子就高度重视“礼”“乐”艺术教育,孔子强调礼乐教化,认为礼乐的根源在于仁德的修养。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受教育者在艺术学习与实践中学会形象感知和形象思维,并在对美的感知、感受中形成完善的人格,进而有更好的比较、判断、联想和创造的能力。有艺术修养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比别人更优秀。
 
       我们在现代教育中经常听到“通才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等等说法。但是否有人意识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才多种能力的结构中,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常常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说,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需要有艺术的味儿和美学素养,才能做得更好。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爱因斯坦……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 弹得一手好钢琴。著名建筑师贝律铭说,“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他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芒。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乔布斯说,苹果“是人文科学与尖端技术的结合点”,因为他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随着智能生活的快速发展,未来不容易被智能化侵略的或者仅有艺术可以幸免。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育者本身都不懂得重视艺术。他们为了所谓的分数和升学率,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动辄停掉音、体、美这类课程。很多孩子每天除了学习,除了刷题,什么都不做,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说是个刷题机器,还能有什么发明和创造吗?
 
       所以,多懂点艺术很有必要,为教育部门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点赞。
 
(本文来自于信息时报)

0

  • 上一篇:专家观点:文化产品要突出精神价值
  • 下一篇:琴行到底还能不能再开——浅析开琴行的前途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