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学术发布

当职校乐器小白遇到央音大咖:一场音乐实验田项目改变了什么?

2023-11-26

  2023年3月23日,中央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央音)歌剧音乐厅里,一场特殊的演出即将开始。台上演出的人员不只有该校民乐系师生,还有32位学习中国民族乐器不足三年的“学员”;台下的观众也不只有音乐会常客,很多人第一次走进这样的音乐殿堂。当陌生与熟稔碰撞,当一滴水掉进汪洋,一场为期三年的音乐实验田项目的成果展示就此展开。

  琵琶齐奏《送我一枝玫瑰花》。演出教师团队:刘小菁、齐洁、薛冰倩。学员:李佳、姜慧莹、孙博锋、赵佳莉。主办方供图。

  回想起那场演出,参与其中的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丰台职校)的同学充满不舍,“演出就这样结束了,感觉又长又短,像一个梦一样。我想这样的舞台我们此后或许很难会再次见到,我的整个人生,能够在这样宏大的舞台演奏乐器的机会或许也只有这仅仅一次,所以我真的格外珍惜。”

  一起参与演出的丰台职校老师感慨万千:“我觉得自己特别享受,觉得能够专心地沉浸在这里面。我们上台之前确实特别紧张,紧张到手抖,但是演奏完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们一个(音)都没错!”

  带领学生观众的职校老师分享了最初的担心:“这些学生小时候几乎没有过音乐熏陶,器乐(学习)就更没有了,而且这又不是流行音乐,我真挺担心他们能不能坐在那儿规规矩矩地把音乐会给很文雅地听下来。”结果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那天结束之后特别感动,都过去很长时间,还有同学跟我感慨说‘老师,咱们学校居然能有音乐会,还能去中央音乐学院表演,还能去听’,他们觉得特别震撼。”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讲话。

  不管是当天的表演者,还是观众,每个人身上都发生着不同的改变,有的人更自信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新亮点;而让这些改变发生的,则是2021年1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鲁昕会长的倡议下,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教授共建的“章红艳音乐教育工作室”开启的“音乐实验田”。

  一片音乐实验田

  2020年12月28日,“章红艳音乐教育工作室”在丰台职校揭牌成立,2021年3月,工作室在丰台职校成立了一个小型民乐团,学校从5个校区专业涉及中餐烹饪、西餐烹饪、学前教育、影视制作、电子商务、航空服务等众多专业的师生中,随机招募了15位老师和15位学生,在央音民乐系的师生指导下,从零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阮、笙五种乐器,加上早期成立的古筝社团,一共6种乐器。

  从零开始意味着央音师生面对的,基本上都是音乐小白,得从识谱、认识乐器开始。师生们往常见到的,很多是音乐专业学生或者初学乐器的儿童。前者话语体系相熟,沟通无阻;后者年纪尚幼,容易教导。而现在面对的人群前所未有,困难可以见想象。

  至于为什么要迎难而上,章红艳教授谈到自己最初的设想:“记得我第一次来做调研,就看了包括影视学校、烹饪学校等,最大的感受就是缺音乐,其实音乐在美育教育当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当时就跟几位校长商定试试看一人(学)一个乐器。这个乐器指的是中国乐器,我们希望在学中国乐器的过程中,能保留更多一些中国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在她与丰台职校的赵爱芹校长讨论后,一人一个乐器的设想落实到“音乐实验田”这个项目中,并最终呈现了“一生一乐器”这场汇报演出,“一生一乐器”既可以理解为一个学生掌握一种乐器,也可以解释成一生学一种乐器。如果乐器可以改变丰台职校的师生,那么推而广之就可以进入到更多的人和空间里。

  第一批学员

  记者来探访丰台职校的这片“音乐实验田”已经是那场演出后的几个月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小老师”中有的已经毕业,一些新老师继往开来;职校学员们有的也已毕业,又有新学员加入学习。走进排练楼,能听到乐声阵阵,曲调悠扬,一瞬间好似走进中央音乐学院校园里。

  排练楼的几间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乐器学习,有的教室里老师和学员一同演奏,查漏补缺,有的老师则利用黑板进行乐理教学,即使面对的学生只有几位,也毫不马虎。

  在学习笙的教室里,有位跟学生一起学的丰台职校老师,祁老师原本是教美术的。面对是否是来凑数的调侃,他直言来学习是因为自己一直想学一种乐器,于是从学习识谱、打节奏开始,到现在他已经可以吹奏简单的曲子了。“我觉得(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东西,正好有机会也学习一下,我觉得挺好。”他的“同班同学”是一位今年刚来职校上学的女孩,她告诉记者,自己想学笙的理由是“拿着它吹感觉会很帅”,她的目标是能用笙来吹《菊次郎的夏天》。

  在另一边的二胡教室里,学员是两位丰台职校老师,她们从项目一开始就加入学习,到现在已经近三年,这一天她们正在练习二胡曲《良宵》,拉得有模有样。其实二胡是六种可选乐器中最难的,负责整个项目协调对接的李老师告诉记者。“我觉得二胡最难的就是音准,因为我没学过音乐,听力不行,所以二胡稍微低一点,稍微高一点,手指头按它的位置不同音就变了,这就特别难。”在丰台职校教政治的贾老师回忆道。另一位学员马老师在学校里教音乐鉴赏课,有一定乐理基础,她也遇到了困难:“按不准,现在还是这个问题,还有左右手配合协调性的问题,整个人要找到乐器的感觉,怎么才能够拉得顺畅好听,把感情融入进去,我觉得需要去体会。”

  “在二胡的学习中,我这才明白了我在‘发现美’这件事上也需要引导和实践。”二胡组的贾老师在学习感想中这样写到。她原本是理科生,她的美之前可能是结构的、数据的,但通过学习,她发现自己对美的认知标准,远离了逻辑,而是从内心出来的,成为一种对美的直觉。自从有了这种审美转变,她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北京的秋天原来这么美,满树的红叶或黄叶,它们不仅仅是红叶或黄叶,它们竟然变成了我心里的一首优美的旋律。”

  也有老师和学员表示,学习乐器后自己的专注力有了很大改善,比如原来的休息时间,可能会用来玩手机刷视频,但现在他们会选择欣赏音乐或练琴,并在其中找到快乐与乐趣。还有的人通过乐器学习缓解了工作学习压力,当沉浸在音乐旋律中一段时间后,情绪上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音乐让他们的人生体验更丰富了。

  对于近三年学习的变化,贾老师笑言:“我回头听我原来交的作业,打开一听就没法听了,赶快关了。虽然现在声音也不是特别优美,但是三年前对老师来讲是一个好大的折磨。”

  第一批老师

  在丰台职校进行乐器教学的,既有央音民乐系的教授大咖,还有这些人的门下高徒。经过统筹组织,章红艳教授、周望教授、袁非凡教授、王磊教授,作曲系青年教师刘怡恬,民乐系青年教师邸琳、刘小菁、闫国威、马英俊、冯天石、王一以及程皓如、丁雪纯、薛冰倩、马丽鸿、彭磊、田杰、朱梓萌、白皎旭、倪刘格、纪海清、向钟毓、王天佳、刘凡赫、汪明漩、侯越,作曲系谢艾彤等十余位研究生及毕业生分批组成教师团队,协助丰台职校梳理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并建立器乐社团。他们结合学校原有文化内涵,将“音乐+”特色植入素养课程设置,建立了符合“丰职气质”的职业教育音乐素养课程体系新标准。丰台职校的郭金萍校长与李光辉老师在整个项目中全程推进落实,深入“音乐实验田”的“田间地头”,为项目正常进行贡献力量。

  不过,如果说大家一开始的设想只是施与受,那么实际上的结果则是一种“双向奔赴”。

  在琵琶教室上课的薛冰倩正在央音读博士二年级,她和老师章红艳教授,以及民乐系的同学们一同,针对学员们的特点设计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琵琶,从单纯学习指法,到学习一级、二级的内容这样的步骤,他们选择了技法和曲子并行的教学方式,“刚开始肯定是从最基础的教,然后我们就直接定了一个对大家来说比较有挑战的目标,就是《送我一支玫瑰花》,然后我们就一边学曲子,一边在音乐里面教学,因为曲子有很多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些技术单独拿出来去强化,所以不单单是学技法,是在音乐里面学。”

  通过这三年的教学,她发现了一些学生的变化,“有的同学最开始弹琴的时候,是摸着弹的,并不自信,对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个事是抱有怀疑的,但是在学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地去练基本功,他们就会慢慢打开(自我)。他们现在敢把声音弹出来,敢去舞台上面弹,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有所突破的也有来丰台职校教学的央音师生,相比站在舞台上演出,面向小白学员的教学让他们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所学的乐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面对“零基础”的学员们,央音民乐系的师生们用耐心、细致的辅导带领大家逐渐走进音乐的世界。这个锻炼的过程实际上还囊括了疫情中的时间,每周的“专业课”即使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未曾间断,仍以线上课的方式进行,对于演奏专业的零基础教学,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央音民乐系筝专业教授周望谈及这些担任老师的学生感慨万千:“我们的这些小老师都没有放弃的,就是一点一点地把这些东西生啃出来。真的就是这么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而且他们可能也有很多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坚持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同时她也肯定了这个活动的意义:“把美育教育、音乐教育跟咱们的职业提升统一起来,等于学本事的同时,我们还把音乐艺术,这种对美育的追求融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教学中,我觉得特别棒,这个提议特别超前。”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化自信纳入了“四个自信”中,这个加入非常重要。在央音与丰台职校的这个“音乐实验田”项目中,就充分体现出了文化自信,首先是对职业教育的自信,对职校师生掌握音乐技能有着强有力的自信;其次是央音师生对于音乐对人的影响力充满自信。双方基于信任和自信,使得这个实验成功进行。相信在未来会不断扩大,在更大的领域开花结果。

0

  • 上一篇: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苏州大学国际钢琴教学法研讨会
  • 下一篇:2023年邵阳市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开班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