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国内

中音联带你看“两会”(六)

2024-03-10

「两会“童”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人大代表建议加大青少年艺术教育培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话题掀起了代表委员及业界人士的热议。

艺术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迎来重要契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提升实践教育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教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具有深远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国家发展动力,还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

而在宋亚平看来,艺术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表达形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共鸣力,能够深入人心。近年来,音乐、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形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艺术形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从而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宋亚平进一步分析称,艺术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能够让青少年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演出、观展等活动,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我国音乐、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文化领域蓬勃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各细分领域也不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文化产品,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激发和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民建上海科创工委参政议政小组成员、红芒果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张跃腾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当前,影视形式的爱国主义电影、教育片越来越多。“这类革命剧、历史剧,都能让青少年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民族凝聚力,影片中英雄人物爱国精神的展现,能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形象化的案例告诉青少年什么样的精神是爱国的。包括影视在内,音乐、戏剧、美术、图书等艺术形式的演绎,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直观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表达方式。”

丰富艺术教育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国种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精神文明要想抓起,一定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抓手。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学校的使命任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丹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音乐、影视、美术领域不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且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吴丹表示,“这传递出了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时,社会精神文明也要同步发展,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这也对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形式多样化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张跃腾分析称,现下影视类的爱国主义教育产品多以革命、历史片的形式,向少年儿童展现我国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增进民族自豪感。“但在爱国主义影视片的题材上可以再丰富些,以更深层次的文化去影响青少年。如在影片中多展现少年岳飞、少年霍去病等历史上的少年名人的故事和千百年来我们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伟大的民族建筑工程背后的故事……让青少年产生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提升对文化民族的认同感。”

“音乐和戏剧的教育也应集中去讴歌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明、秀美的山河。目前也有一些好的作品,但还应在宣传和推广上开动脑筋,持续发力,长期坚持。同时,艺术教育应注重真实性,通过真实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吴丹说。

宋亚平则从美术教育角度提出多条建议:“首先,面向青少年开展创作爱国主题画作,鼓励他们创作与爱国主题相关的画作,如描绘国家的美景、英雄人物等,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其次,向青少年开设关于中国美术历史和文化的课程,使他们了解传统绘画的风格和技巧,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最后,组织青少年参加艺术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让他们欣赏到更多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宋亚平表示,通过音乐、影视、美术等艺术教育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结合各类艺术形式的特点,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

新闻来源:未来网  记者:凌萌



聚焦两会·建真言 谋良策|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设立“美育日”推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3月7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市新联会会长郭爱和。他建议国家设立“美育日”推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郭爱和介绍,通过设立美育日,可以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促进更多人对美育的关注;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增进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氛围,促进身心健康。“美育日”的设立还可以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艺术创作、演出、展览等活动的繁荣,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机会。“美育日”可以成为一个提醒和契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美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郭爱和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研究决定“美育日”的具体日期,同时通过以下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发全社会对“美育日”的关注并达成共识。

1、通过“美育日”的设立,推进全国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师培训力度,使其美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队伍的美育素养,更新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更好地进行美育传播。

2、通过“美育日”的设立,更充分发挥全社会艺术团体的作用,鼓励艺术家、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师范学院、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和应届艺术类毕业生到学校教学实习,担任美育兼职教师;选派艺术院团和文艺家、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挂职;鼓励艺术家到农村中小学校设立工作室或艺术工坊,组织城区中小学美育名师定期到乡村学校授课讲学,促进学校美育优质均衡发展;

3、通过“美育日”的设立,每年组织师生制度化、数量化进行美育研学,让他们走进风景名胜、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大学校园,打好美育基础、提升美育素养;

4、通过“美育日”的设立,让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室”成为标配,并引入公益团体筹措资金,在乡村校园安装大型电子屏,课余播放各类美育教育经典影视,让乡村中小学“开足、开齐、开好”美育课程;

郭爱和说,美育是一种刚需,用美育打好人生底色,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是教育的本质,是整个教育链条的基础。通过设立“美育日”,助推“美育中国”计划,让美育教育渗透到乡村中小学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关系人挌养成,道德修养的大事。提质美育教育,是未来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新闻来源:文旅中国


甄兰芳:建立“有序音乐教学”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得到了广泛讨论关注,在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教育强国”也成为十大热词之一。

扎根一线多年、始终关注教育领域发展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教师甄兰芳,在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有序音乐教学”的改革建议。

“目前部分地区虽已解决音乐教师短缺问题,但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音乐教学成果和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并不明显,大部分学生存在唱歌跑调、跟不准节奏、不识乐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乡镇学校更是普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甄兰芳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有序的音乐教学体系。

对此,甄兰芳提出了“重视‘常态课’教学、国家音乐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音乐教材主要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培训大量专职音乐教师”等的具体建议。

在甄兰芳看来,音乐教学要为培养拥有“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健康的体、灵巧的手”的未来合格公民,发挥出独有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在工作中,甄兰芳经常和同事讨论思考:教育强国建设中教师何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国家课程如何落地?怎样在实践中回应和解决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

“我们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甄兰芳表示,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继续扎根一线,朝着“教育家型”教师的方向去努力、实践、创造。

新闻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0

  • 上一篇:中音联带你看“两会”(五)
  • 下一篇:中音联带你看“两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