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国内

致敬中国音乐百年来路,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大幕开启

2023-09-23

  1922年,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时代风云的浪潮里应运而生。这是中国最早按照西方模式成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被认为是国内音乐学院的奠基者之一,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一批杰出的前辈大师汇聚起当时最前卫的音乐思想,让中国与西方的音乐文化在“传习所”交汇碰撞。101年后,沿着前人的足迹,北京国际音乐节继续迈进。9月22日晚,指挥家杨洋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携手大提琴演奏家莫漠、歌唱家张立萍,共同拉开了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大幕。
  上半场,莫漠与中国爱乐乐团首先亮相,大提琴与乐队唿应共鸣,古曲《梅花三弄》的泛音旋律变化堆叠,那是着名作曲家陈其钢在中国文化与世界语汇之间写就的平衡。有关中西交融的探索向来是推动中国音乐不断前进的共同特质,顺着这条精神线索,中国爱乐乐团以乐声织成时光的长河,回溯至百年前的先驱之音。张立萍上场,萧友梅的《问》以及赵元任的《听雨》《瓶花》《教我如何不想她》四首歌曲接连唱响,意蕴丰富而隽永。
  下半场,北京民族乐团的50余名乐手登台,被包裹在西洋乐器围成的半圆里。随着民族弹拨乐器以清越之声率先冲破低音徘徊的阴暗沉郁,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邹野创作的《聆听刘天华》迎来了世界首演。20世纪初,年仅32岁的刘天华开创了融合中外音乐元素的实践之路,为中国民乐在现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聆听刘天华》满怀敬意,全曲分为3个乐章,均以刘天华的代表作命名——第一乐章“改进操”、第二乐章“良宵”、第三乐章“光明行”,几乎囊括了刘天华所有二胡、琵琶乐曲的主题。
  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向来是一大难题。“民族乐器是五度相生律,西洋乐器是十二平均律,彼此可能调音都调不到一起去。”杨洋解析道。此外,民族乐器的声音很可能被西洋乐器淹没。让杨洋惊叹的是,邹野运用的配器手法相当精妙,两支庞大的乐队各自光芒闪耀,又圆融自得。比如,第二乐章中,刘天华笔下《良宵》最家喻户晓的一段旋律由二胡与西洋弦乐交替奏来,婉转和谐,回味悠长。在充满力量的第三乐章中,整首作品奔向掌声热烈的结尾,一如三年来终于走过疫情考验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站在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
  至10月15日,以“音乐·青春·未来·态度”为主题的第25/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共将上演22场演出,涵盖中国首演歌剧、全新委约作品、独奏及室内乐、视觉交响音乐会等多种演出形式。


0

  • 上一篇:北京国际音乐节今日开幕
  • 下一篇:这些乡村孩子的音乐梦,今晚在亚运会开幕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