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院几代演员相聚上海音乐厅,与观众一同回顾改革开放共同走过的40年。
京剧艺术家尚长荣表演。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6月29日报道:“东风送,春又归,喜看景色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道亦酬勤。相辉映,春满园,何其三生有幸,高歌一曲中国梦,最贵是初心。”昨天晚上,上海京剧院几代演员相聚上海音乐厅,举行京剧音乐剧场《我们共同走过》,与观众一同回顾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童祥苓、张南云夫妇,王梦云、尚长荣、李炳淑、夏慧华、陈少云、奚中路……就连大病初愈的关栋天也出现在了现场,再加上正值当打之年的王珮瑜、史依弘、傅希如、严庆谷……上京全梁上坝,亮出各路绝活,展现上京四十年的沉淀、四十年的思考、四十年的探索。
在老艺术家的讲述中,上海京剧院40年的开拓进取之路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共同走过》还将在周信芳戏剧空间连演两场。
回忆起1978年传统戏《四郎探母》解禁,重返申城舞台,连演七场,场场满座,今年78岁的王梦云感慨万千,“观众的热情点燃了我们创作的激情,一出出传统戏、新编戏陆续登上舞台。在东风浩荡的春天里,京剧人,又出发了”。童祥苓、张南云这对梨园伉俪登台再次合作《武家坡》,谈及改革开放初期京剧传统戏率先在上海的“解禁”,童祥苓也感叹道:“那是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尚长荣上场,回忆起自己揣着《曹操与杨修》的剧本敲开上海京剧院的大门,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曹操与杨修》不但屡获大奖,巡演各地,还拍成了3D电影。“上海素有开拓和求索的精神,上海是能做成大事的地方!三十年前,我对上海就有这种自信,我的探险成功了。”和尚长荣一样,京剧麒派老生陈少云也是被上海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从湖南老家来到上海京剧院扎下了根。回首过往,他借用麒派代表剧目《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一个词“三生有幸”:“选择了上海,我真是三生有幸。”
在老艺术家的讲述过程中,也穿插了多个唱段演出以飨戏迷:不仅有《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白蛇传》这样的京剧经典唱段,也有优秀新编剧目《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情殇钟楼》《小吏之死》的选段。这一批新时期上海京剧院创排的优秀新编剧目,不仅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戏曲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也为舞台贡献了尚长荣、陈少云、史依弘等一批京剧名角。就如同在《我们共同走过》发布会上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说的,此次演出既是向祖国献礼、向时代致敬,同时也是梳理过去40年间上海京剧院的代表剧目,在回望中对传统艺术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上京全梁上坝,亮出各路绝活,展现上京四十年。
几代演员的倾情演出,也换来了观众的热烈回应。对于上京此次拿出的“顶尖阵容”,观众都大呼过瘾,赞叹“灵额,灵额”。几代演员的精彩唱段,他们也如数家珍,有时还会跟着哼唱几句。每有老艺术家出场,他们都以热烈掌声来表达敬意,艺术家倾情讲述所换来的共鸣,往往也被他们表达在了欢呼与掌声中。有些年轻戏迷甚至站起向自己的偶像挥手尖叫,宛如演唱会现场。
“是一代代的观众托起了上海京剧院,上京这么多年来的不断探索、进取,因为有了观众的包容与鼓励,而走得脚步弥坚。”单跃进表示,上京力求以更加完美的作品来拥抱时代、拥抱观众。
6月30日和7月1日晚,音乐剧场《我们共同走过》还将在周信芳戏剧空间连演两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