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口号,也是它最真实的写照。10月20日至23日,以亦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为题材的音乐剧《亦梦亦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迎来首轮演出,刘岩、王凯、李宸希、周默涵等音乐剧演员在舞台上演绎了"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激情与感动。
《亦梦亦真》由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经开区文联联合出品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郝杰与海归的大学校友黄涛成立"好运"智能车公司的故事,他们坚持自主创新、钻研关键核心技术,遭遇种种困难与挑战,最终在亦庄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部音乐剧关注的虽然是科技和创业的主题,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离观众并不遥远。该剧编剧许锐与张文潇走访了大量位于亦庄的公司与科技工作者,张文潇还把自己生活在亦庄多年的所见所闻写进剧中。在"断芯"的大背景下,观众很容易与舞台上的故事共情,为"中国芯"的研发投入深切的感情。
《亦梦亦真》的故事有其原型,主人公形象就来源于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余恩源。这是一家专注无人配送车赛道的公司,余恩源介绍,生产无人车产品意味着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投入巨大,很多人不理解他们当初为何要全部自研,觉得这是一个违背市场逻辑的行为,在最初寻找合作时,很多大供应商因其所需体量太小、想法"不切实际"而不愿提供零部件。
余恩源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始终都在因'芯痛'而担忧,剧中的情节并非杜撰,那种无助是我们的真实感受。"而这也是全剧最大的矛盾冲突,主人公的事业发展、"好运"公司的前景、中国科技的自强道路深深感染了观众。"感谢亦庄为我们提供的发展平台,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全国首家,车路云网图的理念全球首家,还有芯片、显示屏这些智能制造几乎完整的产业链,这给'好运'的发展注入强力的动能!"这是剧中人物郝杰的台词,也是余恩源作为创业者的心声。
作为一台音乐剧,《亦梦亦真》的音乐设计很有特色,充分运用了钢琴的颗粒感音色,配乐上,动感音符的运用呈现出风格化的特征,凸显了科技感。剧中还运用了AI演唱及虚拟人物等元素,一台无人车不仅登台表演,还通过技术合成的"嗓音"在舞台上献唱。刘岩与王凯两位主演的表演各有特色,一个情感细腻,一个具有声音感染力,塑造了国产音乐剧市场上极少出现的科技公司创业者的形象。
除了讲述科技创新的故事,《亦梦亦真》还容纳了很多面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男主角的家庭与情感故事,曾经是程序员的外卖小哥的奋斗故事,急着让孩子相亲的广场舞阿姨的故事等。观众韩先生说,全剧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发生在男主人公家中的情节,"虽然这是个支线故事,但他们一家三口之间相互鼓励,故事发展与主线故事主题相互照应,在主人公遇到事业危机的时候,夫妻相互扶持,孩子对机器人的热情也启发到他的爸爸,让我觉得很温暖。"
据悉,该剧完成在北京的首轮演出后,计划通过巡演深度联动国家级开发区,分批次赴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地演出。
专家评论
展现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魅力
《亦梦亦真》叙述北京亦庄开发区智能车产业发展的故事,展现出音乐剧样式对于前沿领先科技产业题材的表现力。该剧透过好运智能公司CEO郝杰与海归智能科技人才黄涛联袂开发和制造无人智能车的过程,特别是他们在芯片断供和外资强力并购施压的双重危机中顽强执着地研发中国自己的智能技术的过程,给观众带来智能网联体系、自动无人驾驶车等新体验,让科技前沿与艺术前沿展现出相互融合的魅力。该剧特别透过北京亦庄后代郝杰为了梦想成真而回国创业的精神,赞扬了北京人在建设新时代新北京过程中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剧目在音乐、舞蹈和戏剧三元素的融合中富有力度地凸显出上述题旨。——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聚焦智能行业发展题材很有意义
《亦梦亦真》聚焦了科技前沿题材,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之际,音乐剧选择无人车、智能行业发展这个题材非常有意义。音乐剧要呈现这个题材也非常不容易,从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以及表演等各个方面,《亦梦亦真》主创主演团队都尽了很大的努力。高科技是一个载体,"科技牌"很吸引人,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这方面该剧也做了比较大的努力,剧本和唱词写得比较好。全剧时长加上中场将近3个小时,但感觉上不让人觉得长,说明很好看,让人觉得欣喜。另外,写科技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提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剧中提到这一部分时处理得很恰当,比例和处理方式都比较合适。未来该剧还应该继续打磨和进步,努力奔着超越行业剧和专业剧的方向努力,在艺术上有更细腻的呈现。——汪守德(文艺评论家、原总政艺术局局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