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源于原始社会,是人们庆祝劳动的收获时,表达喜悦心情的肢体语言。于先秦至唐代开始萌芽,宋金时期开始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和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这便是戏曲的雏形。元代元杂剧的出现,代表着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高峰。而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内涵已相当丰富,又形成一个发展的新高潮,进入了繁荣时期。如今,戏曲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综合性艺术体系,它保存了民族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之根本,折射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钢琴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自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诞生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老一辈作曲家的积极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不断涌现,中国钢琴音乐无论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界空前活跃,作曲家们在坚持突出民族特性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着大胆的革新与探索。随着一批颇具新意的作品问世,钢琴作品的创作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早在20世纪初中国钢琴音乐的起步阶段,李荣寿等人就尝试着以戏曲的音调为素材,创作了钢琴曲《中国戏剧曲<王大娘锯大缸>》。1935—1936年,在日本留学的江文也在他的老师齐尔品的帮助下,接触了中国内地的民歌、戏剧、曲艺等传统音乐艺术,从而推动了他的创作思想。他专门以中国五声音阶为主,创作了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套曲《断章十六品》,套曲由16首风格迥异的小曲组成,作品成集后在日本出版并在多地发行,于1938年在威尼斯第4届国际音乐节上获奖,是我国早期将民歌、戏剧、曲艺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植入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典范。
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由于地域、风格、唱腔、方言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剧种,流行最广的有京剧、昆曲、评剧、晋剧、秦腔、豫剧、粤剧、吕剧、黄梅先生的热忱一举改变了程派《江姐》的命运,也改变了张火丁和万瑞兴的艺术人生。“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曲迂回婉转、韵味悠长的“红梅赞”被世人传唱至今,万瑞兴则凭借着过人的创作才华,为《江姐》的唱腔赋予了全新的艺术表达。作为程派第一出现代戏,《江姐》一经面世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成为张火丁艺术生涯的高峰之作,也奠定了万瑞兴当代“程派作曲第一人”的业内地位。多年来,万瑞兴始终坚持“好的作品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的创作初衷,因此,他的创作总要比别人多一道工序,即要分析剧本和人物。“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当创作者被剧中人物感动时,才有可能谱写出有感情的旋律。诚如此言,万瑞兴正是被剧中江姐的侠骨柔情所打动,为她的大义赴死所震撼,怀揣着对剧中人物的万分崇敬,万瑞兴有感而发,创作几乎一气呵成。在确定了人物基调和剧本底色之后,万瑞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情节走向和人物情绪的不同,把京剧中的传统板式【高拨子】【反二黄】【四平调】灵活且合理地运用在《江姐》唱腔中,又将情感、气质相通的程派传统剧目的旋律融入进来,如万瑞兴将传统戏《六月雪》的过门稍做改动糅在《江姐》中,只是伴奏乐器不同、力度强弱不同,唱腔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情绪。他还受到了歌剧《江姐》的启发,在剧中融入了歌剧的旋律及唱法。承古而不泥古,传统中有新意,尊重传统,因应时代,这是万瑞兴先生戏曲音乐创作的初心与方向,更是当代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大道所在。
从艺60余年,万瑞兴先生始终秉承一个信念,要写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的戏,“不要说你写了多少戏,要看你留下了多少戏,更看观众们记住了多少戏”。万瑞兴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观众能记住他写的唱腔。如今看来,他已经做到了。先生已去,他留下的那些动人旋律,将永驻世人心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戏曲中最广为流传的剧种,它的音乐元素被许多作曲家所喜爱,从而运用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其中对京剧旋律的运用与借鉴最为常见。当代作曲家陈其钢在2000年为第2届法国“梅西安现代钢琴音乐比赛”创作的《京剧瞬间》,及青年作曲家张朝为首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所创作的参赛作品《皮黄》,都是传统京剧元素与现代钢琴创作相结合的典范。
京剧的基本腔调是由西皮和二黄构成的,其中也夹杂了地方的小戏种和昆曲的曲牌,伴奏主要是胡琴和锣鼓等。钢琴曲《京剧瞬间》中,作曲家采用了京剧唱腔过门中由伴奏乐器京胡所演奏的“行弦”的音调进行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是对器乐伴奏旋律的很好运用与借鉴。而《皮黄》采用了西皮、二黄的传统音调为作品的主题,通过不同段落的节奏、节拍与速度变化,对主题旋律进行发展变化,整部作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京味十足。从《京剧瞬间》和《皮黄》两首作品的主题乐思上来看,运用京剧音乐中的核心音调,通过艺术的提炼及高度的融合,利用钢琴这件西方乐器,充分地诠释了京剧音调的气质与神韵,使人听起来大气磅礴又温暖亲切。
钢琴家殷承宗在特殊时期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对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不同人物的唱段进行创作改编,钢琴紧紧围绕人物的唱腔进行伴奏与烘托,形成了一套钢琴组曲形式的作品。作品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京剧行腔的旋律,适时地融入了钢琴化的音乐语境,突出了钢琴的交响化与表现力,既展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又改变了传统京剧的表现形式,使听众耳目一新。这套作品在那个历史时期既能够被理解与接受,也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传播至今,经久不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