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当下和未来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力并非在所有时代都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强健的体魄远比创造力重要;在绵延数千年的传统社会,张衡、祖冲之等创造力爆棚的科学家也远不如当时的文臣武将地位重要。
然而,自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适应新生活为内涵的创造力变得非同小可。我们都熟知“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史学家总结出来的近代中国史的血的教训,然而我们还有必要继续追问,到底“什么”落后就会被打?恐怕并不是审美。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审美能力之高超举世公认,但是他们的“挨打”也是有目共睹。
如果非要为“落后就要挨打”给出一个核心词,那么这个词正是“创造力”,而国家结构、社会治理、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等都要围绕创造力来进行合理安排。现在,人类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知识更新换代、身边事物更新换代都在加速,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创造力,我们必须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来适应这个常变常新的世界。那么,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音乐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第一,音乐美育要避免“惯性行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音乐教育。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培养音乐人才的专门音乐教育不重要,“通过音乐培养人才”的普通音乐教育也不重要。漫长的原始社会需要乐舞,不过兴之所至也就行了。
在绵延数千年的传统社会,音乐教育也不需要“以创造力为核心”。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德育,其功能在于“移风易俗”、区分秩序,所以崇德音而恶郑卫“靡靡之音”。甚至在20世纪初,大教育家蔡元培还在认为美育通往德育,“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因此,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与2015年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相比,在定义“美育”时专门增加了“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够“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随后还特别指出要“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
遗憾的是,一些美育工作者不仅没有研究对比2020年“新时代美育意见”与2015年“美育意见”的区别(二者大同小异,区别即改革重点),甚至根本就没有看“新时代美育意见”,或者只是有选择地看了一些能够“为我所用”的语句。
第二,音乐美育在培养创造力方面大有可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激起“美苏争霸”形势下美国教育界的反思,并召开全国性教育会议寻找教育解决方案。1967年,哈佛大学推出“零点计划”(“零点”指对艺术教育认知的空白),再经1977年《感觉的觉醒:艺术在美国教育中的意义》的出版,1988年美国公布美国艺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指出“今日美国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如今,在中国实力已是世界第二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强调“创造力”是在下一盘大棋。音乐教师的格局不能太小了。
研究表明,当我们的脑波处于α波状态时最能激发创造力。大脑的α波是连接意识和潜意识的桥梁,是有效进入潜意识的路径,能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促进想象力和灵感的产生。在帮助人们进入α脑波状态方面,音乐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比如现代人多用的音乐冥想。当然,音乐冥想不仅能激发创造力,也可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纾解压力。
“乐者乐也”(《史记·乐书》),音乐能够使人快乐(尤其是一些舞蹈性的音乐)。而研究表明,“相对于恼怒或心绪不佳的人来说,在一项标准的‘快乐’测试上得高分的人,解决的洞见测试题的数量也会多出25%”。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能够促发人体内啡肽的分泌从而感受快乐。
音乐还在“感觉统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人远离大自然,生活在“钢铁森林”之中,各个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之间并非协调发展,甚至一再强化其不协调的部分——晕车、晕电梯、失眠即是其显性反映。这都限制了我们创造力的提升和发挥,需要通过综合感知训练来调整平衡、肌力、方向、韵律、协调、松懈、速度、变化这八大身体功能。而音乐不仅是听觉的集中组成,并且能够贯穿上述所有的八个方面。
当然,音乐还有利于左右脑神经网络的连接、团体分工合作、发散思维、专注力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创造力的养成。
第三,音乐美育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大有可为”。
然而,音乐对创造力的培养并非如某些音乐老师所说的那样“自然而然”。恰恰相反,音乐对创造力的培养从来没有像当前时代这样需要音乐老师的自觉。
因为“自然而然”,“审美功能”较小的音乐冥想遭到各级各类音乐教育“不约而同”无视;因为“自然而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并帮助他们减轻精神压力、掌握调整情绪手法的运用音乐游戏、载歌载舞等丰富形式的欢乐音乐课堂被视为“肤浅”;因为“自然而然”,音乐被视为纯粹的“听觉的艺术”,音乐课堂不是在拯救而是在加重“感统失调”……因为“自然而然”,遂造成《父母必读》杂志主编徐凡的观察变得普遍:“常常事与愿违……在培养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技巧和训练,把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力都丢了,孩子原本的兴趣结果都变成了怨气……”
笔者也缺少用音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经验,但是在当前时代,相关书籍、论文、视频的获取何等便利?我们何敢辜负这个时代?
↑↑↑长按上方图片进入“中音联博览会”微信小程序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