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举办主题为“语言与音乐加工”的暑期系列专题报告会,特邀中国科学院杨玉芳研究员团队,围绕音乐和语言韵律加工开展学术报告。上海师范大学蒋存梅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晓庆副研究员、孙丽君博士、赵怀阳博士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李卫君副教授分别发表演讲,翻译学院院长卢卫中教授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方向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蒋存梅首先作题为“‘五音不全’者能理解音乐吗?”的演讲。蒋教授先对“五音不全”进行定义,将“五音不全”与唱歌跑调相区别,认为五音不全者无法知觉音高之间的细微差异,在音乐内在意义理解方面具有障碍,无法对由调性结构信息所传递的音乐情绪或意义进行加工。同时,蒋教授的研究发现短期音乐训练对“五音不全”者旋律句法加工有积极影响效应,就音高维度方面推测,大脑可能存在一个专门负责音高(意义)加工的脑区,并且通过训练,该脑区的功能具有可塑性。
李晓庆带来了“韵律信息影响口语加工的认知机制”的主题报告。她在层级式预期加工理论框架下,综合“集中注意”和“非集中注意”状态下的句子加工范式,探索了声调、重音和长时程节奏在连续口语语流理解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口语加工过程中,大脑会基于已有声学线索和韵律规律预测随后将要出现的内容及其出现时间,从而促进随后实际出现信息的早期感知加工和晚期语义理解过程;人脑对口语韵律信息的预期加工是层级式(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同时存在),在“非集中注意”状态下仍然存在;口语加工过程中的预期加工过程与大脑beta频段的神经振荡活动密切相关。
孙丽君的演讲聚焦“音乐紧张感”,首次考察了音乐层级结构对紧张感的动态影响,揭示了音乐层级结构对音乐紧张感的影响以及音乐中“紧张—放松模式”对情绪体验的推动作用。孙博士分别探讨音乐层级结构的完好性以及音乐嵌套结构的复杂性对音乐紧张感体验的影响,以接受多年专业训练的音乐人为对象,采用神经电生理手段(ERP),考察听者如何随音乐的推进形成紧张-放松体验及其潜在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层级结构的违反以及复杂的嵌套结构不仅会导致紧张感的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展开表现出情绪累加效应;伴随紧张感体验的增加,诱发了更大波幅的N5成分,以及增强的额部alpha频段事件相关去同步化。
赵怀阳的报告是“自闭特质者对音乐与面孔情绪识别”,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ERP),通过实验探究自闭特质者在跨通道情绪启动和单通道情绪启动范式下音乐和面孔情绪的识别。结果发现:低自闭特质者无论在音乐启动,还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下,与情绪一致条件相比,情绪不一致条件均诱发了alpha频段的去同步化,而这种去同步化并没有在高自闭特质者中出现,同时,这种alpha频段去同步化的缺失也出现在单通道情绪信息的加工中。研究进一步发现,与低自闭特质者相比,高自闭特质者对启动-目标配对的准备阶段诱发出更大的alpha频段能量。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自闭特质与弱中央统合能力的相关性。
李卫君报告的题目为“汉语不同层面韵律信息的认知加工”。报告包含汉语韵律边界加工、重读和声调加工三个方面。汉语韵律边界加工的研究,主要考察正常人和口吃者加工歧义短语边界的认知过程及其韵律短语启动效应;重读的研究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焦点信息和重读一致性影响汉语对话的认知过程,以及重读与情绪信息的交互作用;声调研究主要考察听者在不同注意条件下加工七言绝句押韵信息的认知过程,以及汉语三声连续变调的神经机制。
报告会结束后,翻译学院的硕士生段彩玉和李雨璐分别汇报了自己音乐和语言对比加工的研究计划。团队成员根据两位同学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心理学视角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最后,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周统权教授进行了报告总结。他表示,此次专题报告会让师生受益匪浅,既使大家对音乐和语言的加工研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又使我们对今后的研究选题和实验设计更有信心。希望中心的师生能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今后加强与专家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翻译学院在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口琴 化蝶品牌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