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科技与创新 > 政策研究室

技术与艺术碰撞,玩转智慧音乐教室

2020-03-11
  钢琴前空无一人,黑白琴键竟然在自己演奏;屏幕里,同一场景的桌面上多了一把标明各个结构的古琴;通过显示屏的远程指导音画同步无延时……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北京国际音乐生活展暨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上,一些音乐教育“黑科技”直观描绘了未来音乐教室打破时空限制、智能化教学的别样场景。
  5G+4K远程互动
  黑科技打造零距离课堂
  两块屏幕、一台摄像机、一个话筒、一把琵琶构成的场景你是否会想到直播?不过,在此次展会上确实有这样的“直播”,但更准确的来讲是“5G+4K远程互动音乐教学”。5月26日,记者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展台上看到一名头戴耳机的小朋友正在一台摄像机和两块大屏幕前弹奏琵琶,屏幕中则有一位同样抱着琵琶的老师,两人不时会进行交流,并且共同进行了合奏,音乐、手势通过视频展现完全合一。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视频中演奏的章红艳老师此刻正处在中央音乐学院,尽管双方是通过视频交流,但没有网络的延时问题,基本上就和面对面交流一样。这样的远程教学对体验者来说是否真正能够适应和有效呢?北京小学广内分校正在上五年级的鲁田慕诗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体验中,我弹奏一句,章老师就会从指法、曲子的场景、背景故事讲一讲,除了多了块屏幕,和与老师的面对面上课几乎没有差别。”同时她向记者提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不方便去老师那里学习的人在家里也能够实现一对一的上课,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在展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黑科技教学在中西乐器教学中呈现。卡罗德的云上钢琴教室,两台钢琴在远程教学中可以实现联动,老师演奏时,学生的琴键也会动,同步还原,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达到远程教育,打破时空合奏乐曲。易古筝的智能音乐教室也将古筝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设置变得更具趣味,老师也可通过视频看到学生的弹奏情况进行纠错。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加入到了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体验变得更为“神奇”。
  智慧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
  机器是老师的良好辅助
  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很细分的门类,自古到今都是手把手老师带徒弟的方法,这种教育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音乐教育的普及就带来很大的问题,教育效率也很难提高。裸眼3D音乐会、VR乐器拆解、AR乐器百科、5G+4K远程互动音乐教学等,将5G与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结合应用于音乐教育领域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让教育变得更为灵活。
  其实,在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中,智能化教育早已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不仅仅是在音乐领域,一些通用技术是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程序的更改,而一些针对专业的科技设计也为其他学科的智慧化教育提供了参考。
  据了解,现在的各种智能教育已经在普通的教育中体现。智能机器人助教进行个性化定制和线上作业批改,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纠错、数据追踪等看似高精尖的科技,操作起来却并不复杂。科技正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塑人们的教育方式及学校。
  科技加码下的智能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学机构引入,各种人工智能的运用仿佛传递这样一个信号“我可以自己根据软件自学,人工智能设备可以给我纠错”,当科技普遍运用,教师又处于什么位置呢?
  未来社会的智能教育是运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云端数据、AR/VR、万物互联的。易古筝创始人孙之远在民乐专场论坛上讲到,在未来的古筝教育上要最终实现像购物平台一样千人千面,能够更具学生的不同阶段自动提供练习方案。
  在同期举办的“音乐教育的快乐学习与未来学习”主题论坛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讲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识别技术,如果指法音准有错误的话,不用通过老师就可以指导。但是,艺术的教育是离不开老师的,未来的机器是老师一个很好的辅助,基本的教育功能和基本的问题不用老师再来手把手的教,可以大大提高老师的教育效率,减轻老师的教育压力,但是最终的艺术教育仍然是需要人的,机器可以做基础的培训,但是机器不可能培养出一个音乐家。人工智能艺术教育不可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和人是需要结合起来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

 

0

  • 上一篇:琴声里的高山流水,制作古琴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 下一篇:科学家用机器人深度学习解析了中西方古典音乐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