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科技与创新 > 政策研究室

不只是一群苗族保洁员和一场音乐沙龙!她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2020-01-04
  上音音乐人类学专业研二的熊曼谕不久前交了她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内容就是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不过她和导师萧梅都认为,真正的开题报告,是从这场音乐沙龙活动开始的。

图说:苗族保洁员的音乐沙龙,左一为熊曼谕 受访人供图
 
  音乐人类学,到底在做什么事情?其实,这个专业就是把音乐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当中研究它,研究文化当中的音乐,或者研究音乐文化。十几年前,上音音乐学系教授萧梅帮助侗族大歌申请非遗时就关注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几年前,萧梅听说了这群苗族保洁员的存在,就想和学生们做她们的音乐义工,直到熊曼谕考入自己门下,这项课题才算真正启动。
  这是一群来自贵州省凯里市凯棠乡的中年妇女,基本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生人。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依靠同乡好友“一带一”的介绍关系来到上海打工,在地铁站、商场、产业园区等地从事保洁工作,居住在宝山区大场镇、场中路、上海火车站等地,工作、生活相对分散。 凯棠苗歌是贵州苗族音乐中非常重要且独特的种类之一,按曲调可分为飞歌、酒歌、情歌等等。这群在上海的苗族妇女,工作之余会用手机在微信群里对唱苗族情歌,也会用K歌软件记录自己新编词的苗歌并发给苗族群的姐妹,如情歌《春之歌》《小小红叶柴》等,歌词内容围绕她们打工生活的日常与心态,某些歌曲还会配上流行音乐伴奏。她们还会组织家庭聚会,偶尔唱苗族酒歌。
  在研究过程中,萧梅给熊曼谕的建议是,对这群苗族妇女音乐生活的研究正可以补足社会学、人类学在心态和情感研究上的不足。在与苗族阿姨长达一年的交往中,熊曼谕与她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这项研究还远未结束。这次活动是项目入选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项目后的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小熊已经打算好了,要攻读博士继续这一课题的研究。透过对这群苗族妇女日常打工生活与城乡流动的歌唱时刻的描写,她将以音乐民族志的方式,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中,对其歌唱行为进行“深描”,进而探索她们在城市中歌唱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

 

0

  • 上一篇:大湾区大学校园传统音乐创新大赛决赛精彩举办
  • 下一篇:科学殿堂奏响名曲 科学与艺术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