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公共街区

口簧:流传千年的 “人类初音”

2023-10-09

  窗外暮色沉沉,窗内灯光柔和。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口簧音乐代表性传承人霍秀华轻轻拿起一支口簧衔在口中,随着她右手手指不停地拨振簧片,美妙的声音袅袅而出,仿佛是穿越时空,从远古传来的千年回音,悠远而绵长。
  的确,这拨振声从4000年前传到了今日,流行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口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音乐文化的萌芽时期,被称为‘人类初音’‘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它是研究人类远古音乐的‘活化石’。”70岁的霍秀华说。
  石峁口簧世界最早
  何谓口簧?
  诗经中说“吹笙鼓簧”,似乎是指笙和簧是两件不同的乐器;而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簧,笙中簧也”,意指簧为笙的配件,两者为同一件乐器。那么笙和簧到底是什么关系?口簧究竟起源于哪里?
  陕西石峁遗址,是公元前第三千纪晚期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4000年左右,它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多元性的认知。
  2017年至2018年,石峁遗址考古工作再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考古人员在石峁皇城台地点发掘出土了口簧及其相关遗物,这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时间(龙山时代晚期)最早、数量最大的一次口簧发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2019年,石峁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峁口簧长什么样?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2020年,他在《文物》杂志刊发了题为《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的文章。
  文章称,“簧”传说为始祖女娲发明。石茆口簧为框舌一体的自体簧,框首圆孔外缘保留了绳子拉振时形成的磨痕,暗示它是通过拉振实现簧舌的振动,即所谓绳振簧。其演奏方法就是《诗经》等文献所谓的“鼓”,演奏者一手拇指、食指轻捏框尾,将口簧贴近唇部虚含,另一手扯动线绳以振动簧框,簧框带动簧舌在舌窗中前后振动,通过乐器与口型的紧密结合,并借助口腔共鸣与舌位的变化,发出“呷呷”“嗡嗡”的音律。
  孙周勇认为,先秦文献中的“簧”多以骨、竹制成,穿绳拉振成音,是单独乐器,并非笙的配件。而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石峁口簧是近现代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口弦类乐器的祖型。
  保护传承无怨无悔
  霍秀华出生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她的记忆中,家中的口簧是她和兄弟姐妹们的玩耍工具,他们常聚在一起拨振口簧。
  “我之所以研究口簧,不仅因为它是我儿时的珍贵记忆,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霍秀华说,口簧是古人之间交流的工具,用于情感表达,也用于宗教祭祀中。
  2007年退休前,霍秀华在一家文艺单位工作,常有机会到蒙古国等国家参观交流学习。
  她正式研究口簧,得从2011年说起。
  那一年,58岁的霍秀华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节目: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口弦琴(霍姆斯)国际文化艺术节期间,由20多个国家的1344名口弦琴演奏家和爱好者,创造了集体同时演奏口弦琴“霍姆斯”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单曲时长逾7分钟。
  “他们演奏的口弦琴就是口簧啊,那么多国家的人参与演奏,偏偏没有我们中国人,可口簧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啊。”至今回想起来,霍秀华依然激动,“那个时候,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口簧,不能让它失传。”
  此后几年间,霍秀华多次自费带着翻译等人到蒙古国、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定制口簧。
  “国外制作口簧的材料用的钢,拨振出来的声音特别好听,我从国外定制,一支500元,每次定制100支,回国后,免费教人们学习弹拨口簧,并把口簧送给他们,每年花费三四万元。”霍秀华说。
  2013年,霍秀华花光了手里的积蓄,无奈之下,她把老家的楼房卖了50万,全部用于口簧的传承和研究,至今,10多年下来,已经花费了100多万元。
  “熟悉我的人称我为‘神经病’,但是,我不在乎,认准了事不管有多难,我就要做下去。”霍秀华说,做人总要有点担当。
  定制口簧质量上乘
  关于口簧的产生,孙周勇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这篇文章中称,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制造了世界最早的自体绳震簧,到夏商时期(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向周边传播辐射,也成了中国北方文化沿欧亚草原向西、向北产生影响的重要实证以及同欧亚草原东部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口簧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00种以上的不同名称。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汉代出现了框舌分铸的异体拨振簧,流行于中国的蒙、满、达斡尔、鄂伦春、回、彝、赫哲等民族,是现代口簧的主要形态。
  在内蒙古,口簧也称口弦,蒙古语称阿胡敏儿,清政府还将口弦列为宫廷乐器,在清蒙古乐的“笳吹”乐中,口弦为四大乐器之一,即胡笳、筝、胡琴和口簧。历史上,口簧分布在整个中国北方草原。
  “口簧乐曲的旋律较简单,多以同音反复和级进音型组成,吹奏者可即兴变奏,乐曲可长可短,多用于独奏。”霍秀华说,有的口簧曲还模拟鸟鸣或动物叫声,以增加乐曲的情趣。口簧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有规律的振动,因此,也被称之为人类音乐文明的定音器。
  从2011年至今,霍秀华在传承、保护口簧的道路上已经走了12年,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发展,她不再从国外购买口簧,开始在国内定制口簧,几年下来,效果良好。“咱们现在的口簧质量已经超过国外了,拨振出的声音非常好听。”霍秀华笑着说。
  成为口簧音乐非遗传承人后,霍秀华更是不遗余力地向更多的人传播、教授口簧,让更多的人知道口簧,学习口簧,传承口簧。



0

  • 上一篇:16岁至61岁,这群学生、律师、教师、金融人一起唱音乐剧
  • 下一篇:亲子艺术生活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