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音乐是广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和岭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统称。岭南音乐源远流长,集多乐种、多流派的丰富内涵于一身。广东是岭南音乐的核心区域,背山面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岭南音乐既有自成一体的地方性,又有兼容并包的开放性。
彰显地域文化之美
岭南音乐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清新明快,曲调亮丽悦耳,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凝结着岭南人民世代相传的艺术结晶,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音乐源于古百越文化,但中原古风在岭南音乐中亦多有留存。如客家山歌,自唐代以来已有千年历史,作为广东客家人独有的演唱方式,曲调婉转悠扬,歌词优美浪漫,与古代诗歌有很强的相似性,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潮州歌册则是用潮汕方言诵唱的说唱本子,最早始于明代,在清代刊刻甚盛,现存歌册本子数百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中的唐宋古韵,更是研究中原文化的宝贵有声载体。
音乐作为有声文化,伴随人际交往、劳动呼号而产生,是不同族群生产生活的直接体现。岭南人民习水善舟,故水歌、船歌成为岭南歌乐文化的主体。岭南音乐作为大众的艺术,口耳相传生生不息,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岭南地区民族与人口众多,受地域环境的制约,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文化区域,在数千年的演化传承中始终保持着差异性与多样性,是中国区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岭南音乐包含以广府音乐为代表的岭南器乐,以客家山歌、潮汕民歌为代表的岭南歌乐,以粤剧、潮剧为代表的岭南戏乐,以佛山狮舞、揭阳英歌舞、瑶族长鼓舞为代表的岭南舞乐,以化州跳花棚、潮汕祭祀乐为代表的宗教音乐等诸多板块,生动地记录了各文化区域的生活形态、审美情志、风尚民俗。
岭南音乐古今相通、南北相融、中西结合,不断求新求变,不断推陈出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革命,岭南成为革命音乐的先行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万象更新的改革开放,岭南成为流行音乐的发源地。近代以来,岭南音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生发出岭南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风范,辐射全国,远播海外,始终引领着时代潮流。
塑造广东人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现代岭南音乐的发展是宏观社会的变革在文艺领域的反映,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广东率先推出针砭时弊的《新广东儿女传奇》《文天祥殉国》《戒洋烟》等剧目,用戏曲来宣传革命思想,唤醒了千千万万被压迫的民众,让他们参与到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来,更使戏曲改良的浪潮席卷全国。器乐作品代表曲目有何柳堂的《赛龙夺锦》、丘鹤俦的《娱乐升平》、吕文成的《步步高》等,表现了广东人民勇敢豪迈、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涌现出大量抗战音乐,如粤语歌曲《奋起救国》《保卫大广东》,潮州歌册中记录的《同胞救国歌》爱国白话歌》,还有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爱国将领陈铭枢作词、用粤语演唱的《民族精神》等,激励着无数广东青年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音乐迎来了新的艳阳天。1956年,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粤、潮、琼、汉四个剧种的省属剧团。同年,广东音乐史上首个专业乐团——广东民间音乐团成立,多次赴海内外演出,影响巨大。粤剧名家红线女将田汉的话剧《关汉卿》搬上粤剧舞台,还参与创作并出演了多部革命题材粤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有“革命的粤剧,粤剧的革命”之称的原创粤剧《山乡风云》。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成为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春天的故事》《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在中国大地上传唱开来,开创了中国音乐的新局面。
岭南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革新,深刻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岭南音乐跟随近现代广东人民的革命与建设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滋养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塑造了广东人傲立潮头、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
肩负学校美育使命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部署与实施,岭南音乐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级学校美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运用岭南音乐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大中小各级学校的美育建设,既可以让岭南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又可以使粤港澳青少年产生文化认同,对提高大湾区文化影响力,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岭南音乐因其多样性,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各级学校提供丰富的美育资源。各大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条件,开设种类丰富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发挥岭南音乐的美育价值需要专业音乐院校的引领。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高等音乐专业院校,自1957年建校以来,便肩负起岭南音乐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承续岭南音乐文脉。教学上,该校开设了岭南器乐演奏和“岭南音乐概论”“客家汉乐”等文化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岭南音乐的专家学者,创作了一大批富有岭南意蕴和时代筋骨的音乐作品。科研上,学校持续组织科研人员赴广东客家、潮汕、广府等地区开展岭南乐种、剧种、舞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工作,整理了大量珍贵资料,创建了面向学校和社会的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常年开展“岭南音乐活态传习系列”“岭南音乐雅集展演系列”等学术活动,为各大中小学的岭南音乐美育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培养了专门人才。
用学校美育传承发展岭南音乐,要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和粤港澳大湾区开阔的国际视野。为此,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用岭南音乐诠释中国特色,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开启岭南音乐新征程。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习近平文艺思想与艺术院校艺德培育研究”(2020GXJK05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