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公共街区

《音乐修养通识课》:我们真的懂音乐吗?

2022-11-20
  01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通勤族成了“耳机一族”。
  也许是上班的路上太无聊,也许是“上班如上坟”的心情太糟糕,总之,需要一点音乐的慰藉。
  君不见,地铁上、公交车上,一个个或麻木或欢欣的脸,戴着有线耳机、蓝牙耳机,流连在自己的音乐王国中,如痴如醉。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我们以为我们听懂了歌词里的故事,然而,这能代表我们懂音乐吗?
  02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音乐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音乐让人流泪,也让人兴奋。
  音乐是动感的节奏,是特别的嗓音,是唯美的歌词。
  音乐似一个调皮的孩子闪躲跳跃,却总是让人抓不住。
  很多人说到音乐,下意识想到的就是带歌词的流行歌曲。其实,音乐不仅仅包括有词的歌曲,也包括无词的乐曲。
  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普罗大众基本能明白歌词背后的含义,可是那些无词的乐曲呢?通过那些缥缈的音符,能听出什么?至于那些大师级别的音乐作品,如莫扎特、贝多芬等,他们谱写的钢琴曲,更是让人云里雾里,普通人可能是无法理解的。
  但,即使暂时还无法理解,这些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依然是有意义的。毫无疑问,对于这些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够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
  而在江柏安先生著的《音乐修养通识课》一书中,也为我们清晰地阐明了要如何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
  虽然本书的初衷是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通识读物”系列书籍出版,但通读下来,对于普罗大众提高个人音乐修养,也是有一定助益的。
  03
  江柏安先生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有着数十年的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和音乐文化研究心得,而这本《音乐修养通识课》,作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想提高音乐素养的入门者来说,非常有学习价值。
  (1)音乐,只要去听就好,不用追求必须“听懂”
  江教授的观点是,“音乐是zui抽象而浪漫的艺术”,也正因如此,音乐,只能感受,不用在乎能不能听懂。
  我的理解是,音乐是一种见仁见智的艺术,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即便同一首音乐,也能听出不同的感受。
  而懂与不懂,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呢,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听不懂”,就放弃了好的音乐作品。
  把关注点放在“听”上就可以了,也许听得多了,艺术修养提高了,就“懂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非要对一首音乐点评出个一二三四,反而是舍本逐末了。
  不在“听懂音乐”的问题上太用劲,多感受、只思考、不表达,才是个好习惯。这样听音乐才不会有负担。
  (2)提高音乐修养,必须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前世今生
  音乐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所以,想要提高音乐素养,对于中西方音乐发展史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西洋音乐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了,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也早已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很多人反而知之甚少。
  《音乐修养通识课》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个点,就是对我们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概述。
  从编钟、编磬到骨笛,以及“宫商角徵羽”五声调的音乐节奏,都是中国特有的音乐符号。而不管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还是100部中国音乐经典名作,都让我认识到,我们中国原来有如此多好的音乐作品。
  (3)提高音乐素养,需要了解音乐理论,也需要多倾听
  书旁的二维码设置,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扫码即可收听书中介绍的各种中外名曲,边学边听,动静结合,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帅呆了!
  这种教学方式,也让这本书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了。
  其实对于音乐素养的提升来说,多听也是很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名曲,多去听,乐感就慢慢提升起来了。
  当然,本书内容的丰富性还不止于此。
  不仅对于音乐的结构(简单曲式结构和复杂曲式结构),对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音乐两大领域(歌曲与乐曲),书中都做了专门的讲解。
  04
  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有人引领,肯定能事半功倍。
  而江柏安教授的这本《音乐修养通识课》,对于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阶梯。

0

  • 上一篇:他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旗帜|家乡人深切缅怀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
  • 下一篇:“小狮子乐动京城”中国电影乐团情景视听音乐会成功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