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中小学

这个沈音走出的女孩,把唐朝古诗里的乐器演“活”了

2022-07-29

  晚上八点,抖音账号 满宝酱箜篌的直播间里,粉丝们总留下这样的评论。不少人是在这里,第一次知道了古诗《李凭箜篌引》所描述的古老乐器在现代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而对于箜篌主播满宝酱,也是沈阳音乐学院箜篌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胡雪菲来说,直播间里的箜篌“演奏会”更具备不一般的意义。从儿时在新疆见到出土的箜篌遗迹为之触动,到17岁远离家乡去往3000公里外的沈阳学习箜篌,她逐渐感受到这门乐器传承的不易。
  箜篌兴于汉,盛于唐,却在明末清初逐渐失传,直到民国时期才被重新复原出来,并以近现代箜篌的全新面貌重现世间。“箜篌被复原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自己也不希望它再次失传。”胡雪菲说。
  两年来,几乎每天晚上,胡雪菲都在直播间里奏响箜篌声。这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乐器,在直播间里收获了超过60万的观众。♪#
  “这是什么乐器”
  胡雪菲又弹了一曲《天尊皇胤》。距离她说要下播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但一位来自湖北的粉丝在评论区里说,刚才临时有工作,没录下演奏。她便又拨动起了箜篌弦。
  这位粉丝是几个月前出现在直播间的。“潜水”观摩了一段时间后,他也学着在评论区点了一首歌,让胡雪菲听音编谱弹奏。歌是他钟爱的一部霹雳布袋戏剧集的插曲,他很好奇它能不能用箜篌演奏。
  胡雪菲当场找出这首歌,听了一遍,迅速扒了谱,用箜篌奏响。粉丝很惊喜,连呼好听。后来,他常会来直播间点上一首插曲。那部布袋戏上千集,插曲有三千首,如果有机会,他“想让满宝酱挨个弹一遍”。
  和其他粉丝一样,一开始,他也是偶然看到胡雪菲的演奏视频。“这是什么乐器。”他在评论区问。乐器形状高大,看着像竖琴,却是双排弦,看着古典秀丽。再听声音,清越悠扬,婉转柔美,他被吸引住了。
  17岁在央视音乐频道的《中国器乐大赛》初见箜篌时,胡雪菲也是这样被迷住的。
  她是新疆姑娘,南疆且莫县出土过距今2000多年的古箜篌实物,她去当地的博物馆看过。跟着父母去敦煌旅游时,也在壁画上看到过乐女手持箜篌,翩翩而舞,像凌空飞升的仙女。她一眼着迷,缠着父母买了箜篌乐女的贴纸。
  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古乐器竟然可以奏响时,她先是一惊,继而又感受到了童年时心里的那股悸动。随后,17岁的她远赴三千公里外的沈阳,向专业老师学习,并在一年后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箜篌专业。她自小学习民乐,四岁学古筝,初中习二胡,但即使有民乐基础,要掌握这门乐器仍然要投入不少心力。胡雪菲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练十多小时的琴。*舞台上表演箜篌的胡雪菲
  2018年,一次练琴时,她弹了一首当时风靡的《左手指月》,随手发到抖音上,一下就吸引了几千人点赞。胡雪菲觉得新奇,又陆续用箜篌弹了其他脍炙人口的乐曲。2020年,她开始直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目光。
  直播间里,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认识箜篌。它既可以弹奏旋律也可以伴奏,可塑性极强。不论古今中外的歌曲,都可以演奏。
  不过,因为箜篌过于小众,也有网友质疑真实性。胡雪菲索性在直播里发起挑战,让网友们即兴点歌,她用箜篌弹出来,什么歌都行。多年习乐,她练就了听歌识谱的技能,只听旋律,就能把谱扒下来,现场演奏。*直播间里,胡雪菲常常接受网友们的点歌,现场“扒谱”
  胡雪菲觉得,粉丝们对箜篌的感情是慢慢升温的。一开始,先是好奇,听到飞扬的音乐后,逐渐着迷。再到后来,随着她在直播间挑战的乐曲越来越多,粉丝们还有一点“小骄傲”,“因为民乐也有这样一件乐器,什么曲子都能弹,大家就觉得箜篌非常全面和厉害”。
  ♪#
  “不希望它再次失传”
  胡雪菲至今很感谢自己的二胡老师。为箜篌神往时,二胡老师告诉她,这是一门很小众的民乐,当时中国只有三所音乐院校在授课。老师鼓励她,可以去沈阳寻师。箜篌实在是太小众了。等到考入大学后,她对这门艺术的宝贵才有了更具象的认识。箜篌被喻为“东西方文明史中最古老的音乐年轮”,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中国,在汉唐时最为鼎盛。但进入元朝后,箜篌因为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逐渐稀声,直至失传。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大同乐会造出了第一台现代双排弦的箜篌,它才被正式复原。
  到了解放后,沈阳音乐学院成立了箜篌研究改革小组,在现代箜篌的音色和功能上做了一些改革。后来,胡雪菲的老师、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赵广运也参与了改革,在箜篌底下加了可以转调的踏板,研制出了改进型箜篌。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弹奏的箜篌,为了不让它再失传,箜篌演奏专业开始招生。

  在沈阳音乐学院的几年学习,让她理解了为什么箜篌会被这样珍视和保护,对它的感情越来越深。自己也意识到应该更主动去传承它,让这门乐器不再陷入失传的境地。在校时,除了练习,学生们也要定期要和年轻作曲家们交流,帮他们了解箜篌,写适合它的曲子。因为失传已久,箜篌没有专门的演奏曲,此前他们演奏的多是改编的其他民乐古曲。
  胡雪菲一直记得研究生时学校举办的那场全国专业院校箜篌专场演奏会。那是第一场专属于箜篌的音乐盛会。为此,五六十个演奏者不知疲倦地日夜练习。三千人的沈阳音乐厅,上座了七八成,观众在闭幕后给予了他们很长时间的掌声。但因为疫情,后续的演奏会无奈延期又延期。*胡雪菲参与演出的“第五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众多箜篌演奏者合奏演出
  比起其他民乐,箜篌小众,门槛也高,没有专门的赛事,一些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不再从事相关工作。这门艺术一度陷于曲高和寡的境遇,想学的人找不到老师,老师想招学生也不易宣传推广。
  当有人在抖音上看到了她的演奏去学院询问时,老师们才知道她为这门小众艺术的大众化所做的努力。胡雪菲说,自己的老师们都年近70,“一开始,他们觉得网络不靠谱,劝我少玩手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去问,满宝酱是你们的学生吗,他们也慢慢认可了”。后来,赵广运老师也鼓励她“抓住这个机会”。
  直播时,很多人会提问说,箜篌很好听,想让孩子去学,但自己身在“小地方”,没有地方可以学。“接触箜篌还是存在壁垒。”胡雪菲想起十年前,自己也是从小地方去沈阳学习。在陌生的城市,她每天勤勉练琴,还要恶补理论知识,补上教育水平的差距。
  也有粉丝会在评论区问,听一场专门的箜篌演奏会要多少钱。最经济的一档是180元,仍有粉丝觉得不便宜。对于演奏者来说,更是一笔不划算的账,“很小的演播厅租下来也要10万块一场,我们也不可能不计成本,亏损着表演。”而胡雪菲的直播间,便逐渐成了每晚容纳数千人的音乐会厅。
  ♪#
  在直播间打开一扇窗
  2020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胡雪菲选择自己创业,在沈阳开办了一间箜篌培训工作室。然而,在疫情的反复下,工作室无奈停摆。后来,因为看中天津的教育氛围,她又把工作室搬到了天津,也遭遇了一次疫情停业。
  “一个月的房租加上水电都是纯成本支出。线下不运转的时候,如果没有线上的收入,工作室根本就是在负债。”胡雪菲说,现在想起来,几年前随手发的抖音,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毕业前,胡雪菲已经从抖音上“转化”了一些学生。他们从直播里了解到她的演奏,听了她对箜篌的理解后,决定向她线上学习。其中不少是从古筝等乐器“转学”来的。教学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她带着学生练习弹奏,再回放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多教一个学生,那箜篌就会多一条出路。”现在她有十多个稳定生源,一周都会上一节课。再加上直播中粉丝打赏带来的收入,她得以“两条腿走路”,每个月的收入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室的运转。
  如果不是选择在线上开拓箜篌事业,遇到疫情,胡雪菲可能也会陷入其他艺术同行的困窘。他们有人因为疫情亏损,从繁华地带退租,将工作室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也有教古筝的同行,因为连续亏损,向她学习箜篌,想转投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赛道。
  在几百场直播后,胡雪菲直播间里的听众由最初的两三百人跃升到过万,有人每天到点儿就来,听完全场。他们会在评论区里留言,“看直播听箜篌感觉一切都静下来了”,“听着感动得想落泪”。更多的粉丝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喜欢来这里缓解压力,平静心情。有的也会像那位来自湖北的粉丝那样,郑重地录制下来反复听。
  胡雪菲的直播间就像一个开放的音乐广场。想到什么旋律了,她随口哼唱,自然地就弹奏了出来。粉丝们中不少民乐迷,学古琴、弹阮的,她也和他们成了朋友。拍了一个弹奏视频,觉得把握不准的,也会发给他们提提意见。
  现在,每天下播前,胡雪菲都要弹奏一段《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她喜欢歌词的意象,这意味着她和朋友们又度过了一个音符流动的夜晚。箜篌最盛行于汉唐,当百姓们欢聚畅饮,载歌载舞时,就会奏响箜篌。
  “箜篌的美,就像一种个古典美人,温柔又坚定。”这几年,随着阅历增长,她对箜篌的美又多了一层理解。它也是一种有力量,并且能传递给其他人的美,就像古诗里描述的那样,是“一声一声鸣锡锡”“一弦一弦如撼铃”。
 

0

  • 上一篇: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下一篇:协同育人 探索音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