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声音学术周”活动圆满落幕。学术周共举办了10场活动,涵盖大师班、论坛和技术交流会,有近 300 位国内外学界、业界和研究机构的相关学者、专家参加到为期5天的活动中。本着开放性、前沿性、交叉性和现实性的原则,学术周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积极成果。
以“共生 共振 共鸣”为主题,首届“音乐与声音学术周”面向全社会征稿。最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几十所高校的学者,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唱片集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和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十几位业界专家,就声音科学与艺术、音乐与声音产业和听觉文化等论题进行了讨论。学术周还将“音乐与声音研究生”论坛设为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校研究生搭建起学术研讨的平台。
“录音艺术大师班”是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传统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大师班邀请英国声音科学家、沉浸声艺术家 Davey Williamson和声音、声学高级顾问 Luis Miranda,以未来的“演出控制系统设计”和“沉浸式音频”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讲座和工作坊活动,与国内学界、业界人士分享了国际上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声音作为内容、媒介和方法已经引起部分知名学者的关注,学术周在全国率先搭建起“听觉文化”的学术平台,吸引了国内甚至海外学者的参与,反响热烈。
音乐与声音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这种交叉与融合呈现出加速向纵深和横向拓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不同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相对较少。本届学术周汇聚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来自声学、电声学、计算机科学、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在校研究生,围绕音乐和声音的话题,跨越学科边界展开广泛的讨论,成果斐然。
学术周连接和拓展学科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积极回应了当下媒介生态提出的全新课题。“声音科学与技术论坛”围绕新成立的二级学科,就未来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音乐与声音在未来媒体、媒介融合、人工智能、VR技术、声景空间等领域中呈现出的理论问题与实践困扰,也是专家、学者在本届学术周活动中关注的焦点。
“音乐与声音学术周”是中国传媒大学首次举办的围绕音乐和声音领域展开的学术活动,是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争创一流学科,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学术周的举办引发了相关领域的强烈反响,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对学术周活动进行了报道。未来,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将继续加强该平台的建设工作,力争将其打造为音乐与声音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