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儿童中日趋普及,正在改变他们的童年。
●青年人(15—24岁的人群)是上网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世界总人口中,上网人口比例为48%,而在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71%。
●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约1/3为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
●儿童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在一些国家,15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很可能与25岁以上成年人的比例相当。
●智能手机正在推动形成一种“卧室文化”,许多孩子的上网行为更个人、更私密,受到的监督也更少。
网络连接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上最弱势儿童的命运,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数字技术为儿童,特别是处于偏远地区和人道主义危机中的儿童带去了学习与接受教育的机会。
●数字技术还能帮助儿童了解影响其社区发展的问题,并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数字技术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培训机会及就业服务,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带来新的经济机遇。
●为了加速学习进程,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需要通过教师培训得到应用,也需要通过教学理论加以支撑。
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一道新的分水岭,数以亿计原本最能够受益于数字技术的儿童没有赶上这一浪潮。
●全球29%的青年人(约3.46亿人)尚未使用互联网。
●非洲青年的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约60%的青年人尚未使用互联网,这一比例在欧洲只有4%。
●弥合数字鸿沟远不止普及互联网这么简单。对于无法使用电脑的儿童来说,他们只能使用手机获得上网体验。缺乏数字信息技能的儿童以及讲少数族裔语言的儿童很多时候无法在网上找到有用的信息。
●数字鸿沟还反映了目前的经济差距,富裕家庭的儿童从中得到的益处越来越多,而最贫穷、最弱势的儿童却没有享受到数字时代的机遇。
●性别鸿沟也存在于数字世界中。2017年,全球范围内使用互联网的男性比女性多12%。在印度,女性网民的比例还不到1/3。
数字技术使儿童更容易受到线上和线下的伤害,本已处于弱势的儿童更有可能面临隐私泄露等威胁。
●欺凌等儿童面临的传统风险也因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加剧。虐待、剥削儿童的行为也以新的形态出现,如“定制化”的儿童性侵制品以及网络直播暴力行为等。
●通过匿名、不设防护的社交媒体和游戏论坛,侵害者可以轻而易举地与毫无戒备的儿童接触。
●加密数字货币和“暗网”等新技术正在推动儿童性侵和其他有害内容的在线实时传播,给执法工作带来挑战。
●互联网观察基金会发现,承载全球92%的经识别包含性侵儿童内容的网址的主机位于荷兰、美国、加拿大、法国和俄罗斯五国。
●在为儿童提供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应对风险能力较低或处于弱势群体的儿童,他们难以知晓隐私泄露等上网风险,进而更有可能受到伤害。
●虽然儿童应对网络伤害的态度会因社会文化差异而不同,但他们在网上遇到危险和伤害时,往往会先向同龄人求助,这为父母保护儿童带来更多困难。
信息和通信技术可能给儿童健康和福祉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数据支撑。
●多数儿童认为上网体验是积极的,但许多家长和老师担心,沉迷网络会造成儿童抑郁、上网成瘾,甚至会导致肥胖。
●谈及网络的影响,人们众说纷纭,令儿童看护者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因此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探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影响。
●研究人员承认,一方面,过度使用数字技术会导致儿童抑郁、焦虑;但另一方面,在线下遭遇烦恼的儿童却有可能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并获得从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社会支持。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与“屏幕时间”相比,抑郁或家庭矛盾等潜在问题对健康和幸福的影响更大。
●对儿童的“屏幕时间”,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的上网时间,更要留意他们在网上的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帮助他们充分利用上网时间。
摘自《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
《中国教育报》2018年02月10日第3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