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弹指一挥间。投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挣脱束缚,注入活力,面向全球大市场的中国乐器制造业一路高歌,砥砺奋进,奏响了一曲高亢嘹亮的改革之音、时代之音和大国之音。
站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节点上,可以自豪地说,今天的中国乐器产业早已摆脱了小弱散的传统印象,无论从规模、档次、品种、品质,还是市场、品牌影响力,都已经和正在树立起世界乐器制造大国的新形象。
刚刚闭幕的由中国乐器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以全球同业第一的13.8万平方米展会面积,和汇聚了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2252家参展企业,81个国家和地区165000人次观众的规模,以及新品全球首发、国际高端行业论坛、文化教育演艺名家汇聚,实战指南大师讲坛等重磅现场活动,引发国内外和业内外广泛关注,“中国乐器”的“热度”与“跨度”已然登上全球热搜榜,成为影响全球乐器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对比改革开放之初,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乐器博览会,当时的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仅有66家乐器企业的691件乐器和1120件配件参展,如今的乐器展规模几乎翻了40倍不止,只是一个典型个例,却集中展示了中国乐器制造业40年发展的惊人速度和成就。同样引人注目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大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百姓文化消费层次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文化教育演艺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乐器制造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一个“让音乐成为生活的刚需、让乐器成为家庭的标配”的时代正在来临。全行业正在抖擞精神,唱响“音乐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旋律,准备迎接产业发展又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回首来路,中国乐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政策、大环境、大背景,每一个转折和新的发展节点都与改革开放的大进程紧密相关,步步相随。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作为行业发展的起步期,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以国有企业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个体、民营、外资多元并举的市场经济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一时间,大大小小,属性各不相同的乐器企业遍地开花,同场竞争。从统购包销围着计划转到面向市场针对需求下单,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产生出第一批市场公认的优秀品牌和企业。进入新世纪,国际市场大门的打开,对于乐器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中国的乐器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努力与国际对标,使这个阶段的乐器产业在设备、技术、标准、工艺和外观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完善与提升,呈现出一个全行业规模、产值、利税、进出口额等各项重要指标连续十多年持续攀升、高位运行的局面,被称为10年高速发展期。进入改革开放深度发展的新时期,全行业加快供给侧改革,强调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积极落实“三品”战略,加快整体转型升级,重点推进行业整体向中高端发展;适应形势、政策和市场变化需求,积极跨界拓展音乐教育服务产业,有效扩大市场增量;强化推进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中高端人才培养,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行业正在进入内外兼修、全面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期。
40年探索不止,40年奋斗不息,今天的中国乐器制造业以繁荣发展的新格局和制造大国迈向强国的新形象,自信亮相世界舞台。数字看发展,对比见变化,中国乐器行业40年发展变化的成就有目共睹。
当之无愧的乐器制造大国
不再是零打碎敲,不仅是贴牌代工,中国的乐器制造业经过40年发展,正在逐渐实现纵向上下游首尾相接,横向覆盖配套合理,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完整产业链条和整体化、集约化发展新态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乐器制造企业超过6000家,90%为中小企业。其中,乐器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89年的18.86亿元飙升至2017年的374.94亿元,增长约20倍;钢琴年产量连续17年保持30万架以上高位运行,占全球总量75%以上;提琴、管乐、吉他、手风琴等主要乐器产品产量均在全球占比60%以上。加入“世贸”后,中国乐器行业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档次、销售额和利润率持续上升,表现出强大竞争力。1997年至2017年,主要乐器出口额由2.77亿美元增长至15.48亿美元,增长458.84%;乐器进口额由3209.60万美元增长至4.03亿美元,增幅达1155.84%;行业运行效益步入良性循环。
中国不仅是全球乐器生产大国,市场消费能力与潜力也与日俱增。目前,中国乐器市场年消费约448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乐器消费市场,占到全球市场总量32%。近年来,国内音乐教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类音教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大中小城市。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有琴行2万多家,90%以上都有音乐培训项目。据《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据,2014年音乐教育培训行业总产值为643.8亿元,其中,艺考音乐培训产值66亿元,社会音乐考级培训产值577.8亿元,各类音乐培训机构约为8500家,参加全国性音乐考级的考生人数在120万人以上,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乐器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作为现代企业发展成熟度标志之一,2012年,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乐器行业第一股”由此诞生。随后,又一家自主品牌,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海伦钢琴有限公司在深交创业板成功上市。2015年,上海知音音乐文化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乐器零售企业。这三家公司成功迈入资本市场,标志着我国乐器企业发展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起点上,预示着未来更大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外交主场上的中国品牌绽放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乐器行业基本完成了三期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销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同时创出了一些堪与国际品牌媲美的知名品牌,多次在国家主场外交、大阅兵、国内外重大赛事、高级别音乐会等大型活动中,作为国家文化形象和民族乐器最高水平代表出场,演奏出中华民族自信优美的乐曲华章:今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并将一把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琴作为国礼赠送给普京;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出访塔吉克斯坦参观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时,向学院赠送中国传统乐器古筝,拨动琴弦,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连接两国人民情谊;珠江恺撒堡演奏会钢琴以其优异品质成为万众瞩目的G20峰会文艺演出唯一用琴;长江钢琴亮相中俄两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出席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见证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北京第29届奥运会闭幕式上,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罗兰电子公司合作研发生产的EH-10电子二胡精彩亮相,震惊了世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受邀在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向与会人员展现中国的传统乐器文化和民族风采;“星海”“鹦鹉”“金杯”乐器等被选送作为中央代表团专用礼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发放到全疆中小学,助推边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海伦红色九尺钢琴亮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晚会;“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上多名中外演奏者选择“长江钢琴”参加演出,展示了中国制造的自信与实力;津宝乐器被定为中国援外定点生产企业,多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年大庆、澳门回归等国内外重大庆典演出中担当重任……这样可圈可点的事例和故事不胜枚举,充分展现国产乐器和民族品牌的魅力,为国增光,令业界自豪,为行业的中高端发展提供范例与经验,极大鼓舞了全行业的信心与干劲。
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40年间风云激荡,国内外市场变化不断,“金融海啸”冲击了原本平稳、快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列车,也对乐器行业发展提出严重挑战。面对人工成本优势弱化、材料能源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国内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等不利因素,乐器行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实施“三品”战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力量重点攻克关键部位核心技术制约,推动中高端产品质量与档次提升,在新技术研发、新材料替代、新标准制定、新产品推出等方面成绩斐然:广州珠江钢琴公司恺撒堡艺术家(KA)系列钢琴、凤灵乐器公司“木材生物改性与提琴音质改良”、吟飞科技公司“互联网+智能化乐器”、武汉艾立卡公司“用于电吉它的延时类数字音效嵌入式系统”、广州红棉乐器公司“采用光敏油漆对木吉它静电喷涂的系统”、和声公司“R版系列创新技术的钢琴”荣获“科技进步”分别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海伦钢琴在北美市场国际钢琴评比中获得“北美市场消费者使用钢琴”最高级别;江苏凤灵乐器公司竹制贝拉琴获得第二届中国轻工业优秀设计“金奖”称号等。
与此同时,行业科技合作及重点科技项目在扎实有效的推进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与院校、专业团体合作,创作了“大华琴”“贝拉琴”“大瓷琴”等新一代样品,经专业团体使用,反映良好;声学木材研发团队由行业声学木材研发基地成都川雅木业公司与东北林学院合作,珠江钢琴、海伦钢琴、雅马哈钢琴、红棉乐器等骨干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在全球资源调研、科学选材和加工工艺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并进行批量投产推广,新的声学木材加工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民族膜鸣乐器蟒皮科研项目从人工繁育养殖和人造蟒皮两个方向突破。人工养殖蟒蛇皮所产蟒皮基本能够适应二胡等民族膜鸣乐器需求,人造蟒皮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开辟了民族膜鸣乐器声学材料的新途径。这些行业合作和企业创新的项目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推动着乐器产业转型升级。
专利和标准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改革开放40年,我国乐器行业的专利与标准制度历经了从无到有、着眼全球、制度创新等几个阶段,有效将乐器科技成果转换为专利和技术标准,成为抢占市场高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的重要途径。截止2017年,全行业共完成112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其中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93项。作为衡量产品和企业技术实力的技术专利工作日益受到企业重视。2017年全行业共申报技术专利1317项,其中发明专利423项,实用新型专利579项,外观设计专利315项,发明专利占总项目数32.12%。有6项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造品牌高地硕果累累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技术改造持续开展,质量与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打造优秀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行业和企业持续努力精心培育的目标。目前全行业拥有省市著名品牌9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近20余家,企业实力和品牌地位明显提升。星海钢琴公司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珠江、星海、津宝、润韵、金杯、凤灵、吟飞、乐海等20余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美得理、施特劳斯、博斯纳、星臣等近一百个品牌获得各省市“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珠江钢琴名列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第一批获得由工信部授予的“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获“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长江钢琴获中国国际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蔚科旗下NUX品牌 DM-1电子鼓获中国设计红星奖等。
随着乐器全球化发展加快,企业加大品牌打造投入,品牌国际化推广与合作成为新的趋势和亮点,从为众多国际品牌定制到收购国际品牌,不少骨干企业大胆尝试收购或控股国际知名品牌,例如:珠江钢琴并购德国舒密尔钢琴;柏斯音乐集团收购德国格德里安钢琴;森鹤乐器与法国著名钢琴普利耶品牌合作等都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国产乐器品牌的国际化、高端化。
“大国工匠”共筑乐器中国梦
虽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日益普及,但是乐器很大部分还是属于手工制作,技艺要求很高。顶尖的乐器产品,无论中西乐器,大至上万零部件的钢琴,小至只有七根琴弦的古琴,最终都离不开匠人精益求精的打磨修造和调试整理。乐器行业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成果,也是传承发扬中国大国工匠精神,一大批乐器制造业工匠们的心血之作。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从业四十载,深耕高端手工提琴制作技艺,在制琴、教育、科研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多有建树,曾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二十余项,金牌四枚,开创了中国提琴制作学派的“轻工大国工匠”郑荃;血液里流淌着争创一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津宝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运斌;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从事古筝制作三十余年,勇于突破传统,不断探索创新,在古筝装饰、琴码调整、琴弦改良、引入标准化制筝模式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振高;在2016年全国钢琴调律职业技能竞赛上脱颖而出,获得前三名的“全国技术能手”梁钊明、刘东林、张翀等,他们代表了中国乐器行业所承载的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中国“大国工匠”精神,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以才立,业以人兴。人才是支持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匮乏一直是乐器行业发展短板。不断提升从业者职业技能水平,培养适应发展需要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始终是与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并肩齐行的行业工作重点。自2002年始,乐器行业已连续16年开展钢琴调律师和提琴制作师等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截止2017年底,共有6931人/次取得人社部《钢琴调律师》职业资格证书;132人取得人社部《提琴制作师》职业资格证书。即将陆续开展的还有电鸣乐器制作工(师)和民族拉弦弹拨乐器制作工(师)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认证。同时,企业联手专业院校共同设立人才培养项目,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国家部委级到省市地级各类艺术院校合作办班、代培和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已经在行业全面展开,校企合作项目超过20个,成效显著。为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拓展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国内中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相继与日本河合乐器公司签约合作,建立钢琴调律联盟标准,在国内开展中高级钢琴调律师培训认证工作;在中法技术合作框架下,与法国布菲乐器集团、法国欧洲音乐技师学院合作,筹建中法合作中国乐器修造学院,按国际先进体系标准要求,为国内培养培训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乐器行业人才培训工作正向覆盖基础,提升中级,突破高端的方向全面推进。
跨界融合助推音教服务创新市场发展
适应改革开放进入到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阶段的新要求,我国乐器行业从现有国情实际出发,积极倡导并牵头创建跨界融合发展的全国音乐教育联盟服务平台,联手国内音乐教育、文化、演艺、传媒等相关行业,博采众长,搭建平台,互动共推国内音乐教育文化演艺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与美国国际音乐制品协会(NAMM)、欧洲音乐联盟、巴西乐器协会、国际钢琴调律师及技师协会(IAPBT)等国际组织以及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际知名音乐院校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先后举办了多届国际行业高峰论坛和乐器营销培训课程;引进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理念,联合打造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音乐教育服务项目;重点引进推广的“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品牌活动仅三年,至2018年,全国就已有700多家机构团体,在140多座城市,有16万人参演、近200万人参与的超大型全国性的乐器演奏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重点策划和举全力召开的“2018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来自中国、美国、奥地利、日本、捷克、英国、澳大利亚、泰国和中国台湾九个国家和地区140位主讲嘉宾奉献了9场主旨发言、3场圆桌论坛、89场工作坊,集中展现当今世界及中国音乐教育文化各方面成果,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同行的目光,被称为音乐教育史上的破冰之举;上海国际乐器展和北京音乐生活展,为行业提供国际商贸、音乐教育、器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北京音乐生活展更是以全新的视角和定位,为音乐文化产业搭建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汇聚众力,促进中国音教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
40年的努力和奋斗,我国乐器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学习、模仿到创新再到赶超,今天,一个全新的中国乐器制造业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明年,中国乐器协会即将迎来自己的30岁生日。30年来,中国乐器协会在国资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七届班子接力奋斗,一步步走向成熟、壮大,正在担负起“集行业之力,办行业之事,为行业服务”的责任,助推营造“良好行业生态环境”,促进中国乐器制造业健康发展。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根据我国乐器行业当前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对行业未来发展作出了五个基本预判:一是国内外乐器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可期;二是随着乐器人口有效扩大,家庭乐器拥有率势必出现重大突破;三是中高端品牌产品优质优价已成常态;四是新需求理念将主导未来乐器市场;五是乐器产业品质理念将引领产业未来转型升级。清晰向全行业,向国内外传达了对中国乐器产业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展示出中国乐器行业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坚定信心和稳健步伐。
改革洪流如东去春水,船行中流,尤须击楫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行业摩拳擦掌、枕戈待发。新时期的中国乐器制造行业将以更博大的胸怀,更广阔的视野,站在全球乐器市场的高度,以国际化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推进改革与发展,努力使我国乐器行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向着中国乐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迈进,让中国乐器行业的“大国之音”更加坚定悦耳,雄浑豪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