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艺术与生活 > 作品发布区

我们为什么爱音乐?

2022-12-12
  音乐是什么?音乐从哪里来?为什么有些声音组合在一起会让我们极为感动?又为什么尖锐的狗叫声或者刹车声等会让我们非常不安?有些科学家毕生都在研究这些课题。但对其他人来说,像这样解构音乐差不多就相当于研究戈雅画作的化学结构,舍弃了对画作本身艺术性的欣赏。牛津大学历史学家马丁·肯普(Martin Kemp)指出,艺术家与科学家有着相似之处。大多数艺术家会将自己的作品描述为“实验”,因为他们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来探索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者探索某种观点。
  音乐历史悠久,而且无处不在,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有史以来,任何一种人类文化都有音乐的存在。在原始人类文明的发掘地点,最古老的一批文物里有些就是乐器,比如骨笛和用树枝撑起的动物皮鼓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是有人类聚集的地方,就有音乐。
  以2005年为例,美国的专辑销售额可达三百亿美元,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演唱会门票、每周五北美各地乐队在酒吧的演出,以及三百亿首通过点对点文件共享免费下载的歌曲。所以,我们为什么听音乐?我们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听音乐?两张音乐会门票的价格完全抵得上一个四口之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一张CD的价格大概相当于一件衣服、八个面包或者一个月的电话费。所以,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是什么吸引着我们去喜欢音乐?了解这两个问题,就相当于开启了我们了解人性本质的一扇窗。
  当前出现了一个相对较新的科学领域,叫“进化心理学(演化心理学)”,这门学科将进化理论从自然科学扩展到了心理学范畴。通过研究思维的进化,我们可以了解更多人类行为方面的知识。那么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音乐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当然,五万或十万年前的音乐和后来的古典乐、摇滚乐、说唱音乐肯定大不相同。随着大脑的进化,我们创造出来的音乐和我们想要听到的音乐也在随之进化。那么,我们的大脑中会有特定的区域和路径专门为了做音乐或者听音乐发生变化吗?
  过去人们简单地认为,大脑右半球负责处理音乐与艺术,大脑左半球负责处理语言和数学。但现在,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处理音乐的区域遍布大脑的各个部位。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我们发现,有些患者虽然丧失了阅读报纸的能力,但他们仍然能够读懂乐谱;有些人无法协调地系上扣子,但他们仍然能够演奏钢琴。聆听音乐、音乐表演和创作乐曲几乎涉及我们迄今为止所知的每个大脑区域,也几乎涉及每一个神经子系统。那么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可以说听音乐能够锻炼我们的其他思维吗?每天听二十分钟莫扎特的音乐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吗?
  很多人都被音乐家、音乐理论家或认知科学家的术语吓倒了,真的很可惜。其实每个研究领域都有专门的术语(试试自己能不能完全理解医生给出的血液分析报告),但就音乐而言,音乐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家可以再努力一点,让大家更了解他们的工作,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现在不仅是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之间本不该有的鸿沟在不断扩大,那些热爱音乐(也喜欢聊音乐)的人和研究音乐原理的人之间的鸿沟也已经迎头赶上了。
  我对音乐和科学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它们迷人,也越欣赏真正擅长这两个领域的人。多年实践经验证明,音乐和科学一样是一种探险,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体验,这种探险会源源不断地带给我惊喜和满足。最终结果就是,我发现科学和音乐的融合其实还不错呢。
  作者丹尼尔·莱维廷
  比如,如果我们听到的音乐都不一样,那我们应该如何解释有些作品能够打动那么多人,比如韩德尔(Handel)的《弥赛亚》(Messiah)或者唐·麦克莱恩(Don McLean)的《文森特》[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而反过来,如果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一样的,那又该如何解释每个人对音乐的偏好大不相同?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莫扎特,有的人喜欢麦当娜?
  最近几年,神经科学突飞猛进,心理学也探索出了新方法,包括新的大脑成像技术、能够影响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等神经递质分泌的药物,再加上朴素的科学追求,人们的思维也随之开启。但有一项进展并不太为人所知,那就是我们在神经元网络建模方面取得了非凡的进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理解我们头脑中的计算系统。语言现在看起来其实像是大脑中的硬件连接起来的,甚至意识本身也不再是团团迷雾,而是在大脑实体中呈现出来的东西。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把所有这些新的研究结合起来,并用结合起来的成果解释人类最痴迷也是最美丽的事物——音乐。了解大脑对音乐的反应是通往人类本质最深层奥秘的一条道路,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因为这本书是面向普通读者的,而非面向内行人士,所以我会尽量简化主题,但不会让内容过于简单。书中提到的所有研究都已经过同行评议,并已在业界认可的期刊中刊登。详细资料请见本书末尾的参考文献。
  一旦进一步理解了音乐是什么以及音乐从哪里来,我们也许就能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动机、恐惧、欲望、记忆,甚至广义上的交流。听音乐给人的感觉跟其他哪种感觉更相似?是像饿的时候吃饭一样满足需求?还是像看到美丽的夕阳或者做背部按摩一样触发大脑中的感官愉悦系统?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听音乐的品味似乎固定了,不愿再去尝试新的音乐?这就牵涉到了大脑和音乐如何协同进化的问题——音乐可以教我们如何认识大脑,大脑可以教我们如何理解音乐,而音乐和大脑的结合又会教我们如何更加了解自己。
  名人/媒体推荐
  丹尼尔奏响了所有文化的和声,触动了所有音乐爱好者。我现在更充分地理解了自己的一些“直觉”行为,也很欣赏丹尼尔略带诙谐的写作风格。这是一本真正适合音乐、诗歌和艺术爱好者的好书。——唐·德维托(Don DeVito),鲍勃·迪伦制作人,长期担任哥伦比亚A&R和索尼音乐高管
  音盲都会为此着迷。——《卫报》
  向同时研究雷蒙斯乐队、披头士乐队和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人致敬。“音乐为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丹尼尔·莱维廷能够以其洞察力、同理心和幽默感给出解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大提琴家
  既是非常深刻的学术著作,又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神经科学像脑外科手术一样复杂,这本书却妙趣横生。——《波士顿环球报》
  莱维廷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将音乐之美进行神经学解构,不但没有抹去音乐的魅力,反而让它变得更有魔力。——《吉他手》
  小Tips
  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光有文字岂不是失去了灵魂?!大家在网易云音乐或QQ音乐上直接搜索「我们为什么爱音乐」就能看见这个歌单,这样一边听歌一边读书肯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如果你遇到喜欢的音乐,不妨自己搜搜看,说不定你的大脑会替你找到能真正读懂你的那首歌。



0

  • 上一篇:中老年人学习乐器
  • 下一篇:增强民族乐器产品竞争力 兰考民族乐器演奏公益培训奏响致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