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和他收藏的20多个手碟。
石磊一家在户外演出。
音乐人石磊和王萌莹的工作室里到处是叫不出名字的乐器:日本一弦琴,一根弦就能弹出乐曲;尼日利亚巫毒鼓,分明是个陶罐;美国的Washboard,和搓衣板长得一模一样。还有好多乐器连像样的中文翻译也找不到,比如泰国的Pin-pia、印度的Esraj、摩洛哥的Ribab,不少乐器在当地一度失传。
曾经四处组乐队的摇滚青年,如今结婚生子,定居上海。夫妻俩和两个儿子、两只猫、两只狗、1000件稀有乐器生活在一起。石磊说,一开始收藏乐器只想自己玩,直到乐器种类越来越多,学也学不过来,家和工作室都成了博物馆。
有时买一件乐器比买房还难1000件乐器,是石磊夫妇花10年时间一件件从世界各地买回来的。有时靠网购就能拥有,有时买一件乐器比买一套房还难。石磊常演奏的一件乐器,形状像UFO。2006年,王萌莹在杭州看一个瑞士乐队演奏过,后来才知道叫“hang”,是第一代手碟。这件乐器2000年由瑞士人菲力·霍那和萨宾娜·谢雷发明,由两个半球型的钢模通过氮作用过程组合而成,声音空灵,像竖琴,又像钟。
哪儿能买到?几番打听,因为创始人拒绝批量生产,每只“hang”都是纯人工经过无数次敲击调音打造而成,制作周期长,买的人必须写一封信,细述购买原因、用途。如果你对“hang”的理解与对方投缘,就会收到一封邀请函,邀你赴瑞士购买。2011年,石磊辗转从美国购入一只手碟。当时,这家手碟制作机构每年产量只有一百来只,但排队购买的人已过万。后来对方只好想出“摇号”的办法,石磊用了妻子的生日数字,没想到摇中了。“当时就像中了大奖一样,从来没有花钱花得这么开心。”王萌莹说。如今,石磊已拥有20多只手碟,每只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音色。石磊痴迷手碟,妻子王萌莹则成了中国第一个吹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的女乐手。迪吉里杜管来自澳大利亚土着部落,当地人制作这件乐器,是把桉树树干砍下来,插在白蚁洞穴上。当树干被白蚁蛀空,就成了吹奏乐器,回响效果很好,仿佛大地震动。
2013年,夫妻俩组建了“石磊+王萌莹”乐队,几年后成立工作室,致力于推广世界音乐和乐器。如今,收藏的乐器越来越多,工作室快放不下了,夫妻俩希望能建乐器博物馆,将这些宝贝向公众展出。“每件乐器背后都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很多乐器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我希望留住它们,让人们特别是孩子能听见广阔世界。”石磊说。
希望音乐让更多人放松解压十几年前,上海姑娘王萌莹玩摇滚认识了圈里小有名气的鼓手石磊。“音乐让我们走到一起。”王萌莹说。随着两个儿子郡郡和龙龙接连出生,王萌莹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她先是饱受产后抑郁的困扰,后为了走出抑郁,王萌莹重拾了怀孕前开始学习的迪吉里杜管,在音乐里渐渐找到内心的安宁。夫妻俩自己组建乐队,一个打手碟,一个吹迪吉里杜管。如今,他们时常带着孩子到各地演出,演奏石磊创作的音乐。今年7月在杭州演出,观众都是躺着听的。有一个长期失眠的姑娘在音乐中睡着了,醒来后她哭了,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哭,能睡着真好。石磊说:“很多表演者会排斥观众听音乐睡着,但我鼓励他们好好睡一觉。我希望自己的音乐可以让更多人放松、解压。”
疫情中一家人直播,儿子郡郡向观众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口弦,还教大家如何用水管制作乐器。石磊说:“音乐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什么样的乐器都可以自学。如果说真有什么音乐启蒙,就是让孩子多听好音乐,先爱上音乐,再爱上玩音乐,玩着玩着就成了行家。”
↑↑↑长按上方图片进入“中音联博览会”微信小程序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