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目前已获得800万融资,占股40%……”
“我们的系统已获得212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88项,外观专利5项,发明专利19项……”
3月30日晚,浙江大学第11届蒲公英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决赛现场,一群年轻人正介绍自己团队精心孵化出来的创新创业项目。从2017年9月报名审核阶段开始,经过竞赛培训、创业导师对接、商业计划创作等环节,到决赛当天,最终由评委选出10支优秀的代表队伍,参加晚上最终的创意角逐。这10支队伍的商业创意项目,覆盖金融、医学、环保、生物、安防、音乐、广告传媒等多个领域。
用环保理念教育下一代
忻皓拿着印有儿童简笔画的明信片和连环画上台答辩,他是“未来使者”可持续发展地球公民计划团队的代表。手里的自制明信片和连环画,是参与他们环保项目的孩子在跟随他们进行自然科考时完成的。一张连环画上写着“不砍树木,保护森林”的稚嫩字样。这是团队带领孩子去塔斯马尼亚原始森林科考时所作。
“未来使者”可持续发展地球公民计划是忻皓在2014年发起的创业项目。项目主要面向儿童,用环保理念教育下一代,培养未来的决策者。
自然科考是团队的特色活动。2015年,团队带领志愿者小朋友考察塔斯马尼亚原始森林,当地有十几棵上百年的桉树被砍伐。“十几个孩子站在一棵百年历史的桉树桩上。” 忻皓回忆,当时一个10岁的孩子见到这些大树桩,说出“塔斯马尼亚的原始森林保护森林的政策,远远跟不上联合国的要求”这一番话。他惊讶于孩子的见解,也为自己的项目感到自信。
忻皓不希望自己的创业项目只是收取自然科考的服务费:“我们想推广的是环保技术和理念,再收取环保公司的佣金,这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忻皓今年36岁。从18岁考进浙大开始,他便一直从事绿色环保方面的社会工作。即使是读研、工作也没有间断。去年,他又回到浙大就读创业管理的博士,把自己的专业与热爱的事业相结合,开辟出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参与他们的“地球公民计划”,对于他来说,不仅是纪念逝去的学生时代的青春,也是公益初心的延续。
要让科学家更长寿
参赛项目中不乏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新型科学技术,但“华盛实验室——智慧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团队,将关注点放在了满足科学家的人性需求上,为他们打造舒适的实验空间。
管理学院的博士在读生钱文鑫向大家展示了一张物理实验室的照片,“这是一个国内顶级高校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里面的环境和布置非常简陋脏乱。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都得在这种环境里待上十几个小时做实验。”经过他们团队的市场调查,发现整个实验室行业都面临着行业产品标准混乱、建筑装修队伍素质差、忽视科学家人性化需求的问题,以致国内科研环境差,科学家普遍寿命短,甚至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诞生。”
团队核心技术是CIT智能控制系统。这一技术可以监控并改善实验室的光源、通风循环、空气质量、湿度、温度、洁净程度、能耗等参数,为科学家提供健康舒适且符合科研条件的环境。
除了对实验室进行环境监测,他们还开发了可远程控制实验室的终端APP——实验室盒子。科学家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了解实验室状态。团队成员吴兰亭是大三翻译专业的学生。吴兰亭说,团队最终想实现的是实验室物联网,例如科学家刷脸进门,进门时实验台上的仪器试剂已经准备好,他可以用手机或其他硬件终端调取之前的结果数据,就像科幻片中的场景。
用跑步来创作音乐
“在场的同学有没有想上来体验一下通过跑步来创作自己专属的独特音乐的?”开发Step Beats这款APP的团队负责人是广告学专业大二学生李晨啸。
想参与体验的一位女生上台了。她点开手机里的Step Beats App后,握着手机绕着会场前方开始跑圈。几秒后,连接手机的蓝牙音箱里传出了节奏和女生步伐完全合拍的音乐。“你也可以试试把手机放兜里,或者挥动手臂,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又会不同。”李晨啸提醒女生。
这是李晨啸团队带来的创意:通过跑步本身创造音乐。团队设计开发的Step Beats移动应用程序,在用户跑步时调用手机的传感器,实时侦测用户的跑步状态和跑步速度,并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生成符合跑步者步频的音乐,让使用它的每一个人都是运动员,同时又是音乐家。
李晨啸答辩时提到,“我们产品的IOS端预计在五天内上线,安卓端也预计在一个月后能和大家见面。”为了能让计划如期完成,他和团队已经好几天没睡过一个好觉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