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和歌单的模式似乎在说明:相比于深度,多样性和广度要更加重要
本文来自“中国音乐财经”,文 | 李孟言,编辑 | 李禾子,36氪经授权转载。
作为全球流媒体音乐平台中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Spotify对Live演出产业也同样虎视眈眈。从2016年11月开始,Spotify就开始和Ticketmaster合作,并在平台上给订阅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演出推荐以及专有的live预售码。接下来,Spotify又与Evenbrite还有AXS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它在票务方面的业务。
最近,Spotify又宣布将把其平台下的一些热门歌单,例如“RapCaviar”和“Who We Be”等,融入到自己主办的多城市巡演中,并将邀请Cardi B、Stefflon Don、Gucci Mane等众多通过流媒体音乐平台获得人气的音乐人们参与演出。
RapCaviar
然而,在Spotify积极策划自己Live演出的同时,Apple Music却在去年结束了其在伦敦的Roundhouse举办了十年的音乐节。尽管如此,其他流媒体行业的竞争者们依然在努力抢占未来Live音乐的高地:Tidal制作自己的系列慈善音乐会Tidal X已达三年,并成为了百威啤酒Made in America年度音乐节的唯一合作伙伴;而Pandora也在近日宣布了名为“Fall Into Country”的“数字乡村音乐节”项目,并邀请了Blake Shelton、Kelsea Ballerini和Darius Rucker等乡村音乐人来进行Live表演或担任DJ。
△TidalX
音乐节能向流媒体学到什么?
一直以来,音乐产业中的经纪人和宣传方都在利用流媒体服务中的深层用户数据来制定“圈粉”战略以及巡演计划。近日,包括数据一向“不透明”的Apple Music等多家流媒体平台都开始为音乐人提供专属的大数据服务,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自已的音乐在不同人群或场合中的受欢迎程度。这样的变化预示了流媒体音乐平台和艺人团队的信息共享将会变得越来越透明化。
现在,Spotify和其他竞争者们都在试图证明自己的数据库可以给音乐人带来额外价值,并提供其他竞争者不能copy的独家信息。不仅如此,面对即将与新兴流媒体平台音乐节的竞争,很多传统的音乐节品牌也是倍感压力。
在商业模式方面,许多大型公司和初创企业都在过去几年积极开发着针对Live演出的套餐订购服务,这也很像流媒体提供的订阅服务。2017年5月,Live Nation发布了名为“Festival Passport”的服务——用户花799美金购买了Passport后,便可以参加世界各地超过90个不同种类的音乐节,相当于买了一张大通票;另一家正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共16个城市提供服务的初创公司Jukely,则针对本土市场和独立音乐打造了四种会员服务:用户们可以用25-65美元不等的价格观看4-10场不同种类的演出。
△Festival Passport
而在宣传方面,一些音乐节甚至还将自己称为“行走的歌单”:观众们将会听到大量不同种类并灵活“切换”的音乐,从而开始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和艺人。虽然在价格上,参加音乐节与播放一个歌单完全不能相比,但在参与方式上,花一张门票的价格就可以在音乐节上听到不同种类的音乐,和买一个流媒体会员就可以在不同音乐间来回切换的确有相似之处。
音乐节和歌单的模式似乎在说明:相比于深度,多样性和广度要更加重要。就像Spotify视其听众和音乐多样性的增长为一个巨大的成功一样,参加音乐节的观众们也认为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够值回300美元票价的做法便是去看尽量多种类的演出。而两种模式之间唯一不同的,只是相比流媒体的订阅用户,音乐节的观众们需要把握住只有几天的时间。
更多人看音乐节=乐队有更多歌迷?
同时,音乐产业中也有更多人开始认为,音乐节在助推及发展艺人的事业方面有着和流媒体歌单和音乐电台一样强的影响。因此,相比举办巡演,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宣布参加音乐节的消息。例如,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Arctic Monkey最近宣布,它们将在两个月内参加15个音乐节的演出,而这个日程和节奏已经堪比一次solo巡演。
△ArcticMonkey
同样,对于成员数量相对少,舞台搭设也倾向于小巧精致的独立音乐人/乐队来说,参加音乐节也是一种更经济的选择。如果这些音乐人进行一般的巡演,通常都会因为高昂的制作费用而导致亏损,而参加音乐节不但省去了其高昂的制作费,还能够从定价更高的门票中赚取更多的收入。
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当音乐人参加大量音乐节,就像他的歌被放到很多不同的歌单中一样:他能够从每个音乐节/歌单中得到更多曝光和收入,但这不一定表示他也赢得了同样多的歌迷。
实际上,相比音乐或艺人本身,大部分听众更感兴趣的是影响他们体验的其他因素。例如,很多人花上百美元去看音乐节并不只是为了其中的表演,还是为了Party、啤酒、周边产品甚至是好看的Instagram照片。同样,很多收藏Spotify热门歌单的人也不是为了集中精力去听歌,而是将它们作为下厨、开车、健身等场合的背景音乐,更多是出于一种实用性的需求。
如果音乐人们能够通过数据得知自己的“真爱粉”和“路人”的比例,那么这种偏离音乐本身的现象将不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虽然音乐节现在纷纷引进了实名身份和人脸识别等系统,了解每一个歌迷的具体信息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表演者与观众的联系整体上还是较为松散。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音乐节逐渐变得“歌单化”时,它对独立乐队音乐事业的助推作用似乎正变得不如从前。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商业系的一份案例分析显示,独立摇滚乐队Portugal. The Man在过去的五年中没有参与过一场主流音乐节,却靠举行800场以上的Live表演获得了大量的人气。在大量的巡演中,这支乐队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理想的表演风格和舞台效果。这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音乐节对他们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Portugal The Man
就此,The Man的前任乐队经理Rich Holtzman说道:“做巡演能够让艺人拥有对自己音乐及表演的直接控制权,但这样的机会是为数不多的。” Rich认为拥有对自己音乐的“控制权”对于艺人来说非常关键,因此音乐节不适合作为新人的跳板,反而更适合当成在长期积累中形成了特定风格的艺人为自己赢得更多大众认可的机会。
当然,能够在知名的音乐节中得到表演的机会,对于任何一名音乐人来说,都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在音乐节文化越来越多得向“流媒体歌单文化”靠拢,且门槛越来越低时,音乐人及其团队更加需要明白,参加音乐节就像被加入到歌单一样——它的确是吸引大众的一种方式,但并不能成为发展事业的最关键手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