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关 手碟传递空灵音 乐器奏响创业曲
2021-08-17
宫关专心致志演奏手碟。
盛夏时节,走进英伦小镇,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竞相开放,坐落于此的黑龙江省鼓道乐器制造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手碟调音车间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调音师正在加紧调音,赶制积压的订单。
手碟是一种新兴的打击乐器,外形看起来像UFO,音色神秘、空灵,曾有人把它比喻成最接近宇宙的声音,但产量小、价格昂贵,想买上一件非常不易。宫关是黑龙江省鼓道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国内业界制作平价手碟第一人,他带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手工乐器走出国门,开启了面向世界的文化之旅。
结缘,开启创业之路
2013年,在北京的一场音乐会上,宫关第一次接触到手碟。当时,一位外国演奏者在舞台上演奏手碟,宫关被手碟的独特外形和空灵的音色深深吸引,当即决定要买一只,想探究一下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奇乐器。音乐会结束后,宫关托朋友找到了这位演奏手碟的外国朋友,但这位演奏者得知宫关来意后并没有将手碟卖给他。宫关不死心,最终这位外国演奏者被宫关对音乐的执著打动了,决定将手碟忍痛割爱卖给宫关。最后,宫关以2万元高昂的价格拿下了这只手碟。
买回家后,宫关看着这种新奇的乐器,心中充满了好奇——两块钢板,却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为什么只有国外会做,还能卖到几万元的价格?这个制作工艺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能自己做呢?按捺不住激动的宫关决定要制作手碟,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手碟。
制作过程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最初在试验材质、型号时,成吨的钢板买回来都变成了几块钱一斤的废材。起步的困难并没有让宫关打退堂鼓。他跑遍了山东、天津、广东工业基地的材料市场,最终找到了适合做手碟的钢板材料。虽然钢材找到了,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机器怎么办、调音怎么调?一切的工序对于宫关来说都是全新的。他再一次奔走于山东、天津等地,找专家虚心请教,从最开始对机器一窍不通,变成自己设计制作手碟生产机器。
试验期间,由于手碟制作时锤砸声音较大,怕打扰到居民,宫关只能租车库或者地下室。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每天不停地砸,反复试验。就在2016年,产品基本成型时,宫关以为马上见到曙光了,可他的合作伙伴突然不干了。这犹如晴天霹雳,但并没有阻挡住他继续制作手碟的路。宫关开始雇佣工人解决生产问题,继续研究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终于在2018年,宫关制作的第一批手碟问世,同时成立了黑龙江省鼓道乐器制造有限公司。
研发,打造特色产品
宫关的创业信念是一定要做国人自己的新兴手工乐器。据他介绍,手碟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从一块钢板变成手碟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这其中最复杂的就是热处理和调音,一个音区就需要技师一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找到标准的音高和音色。为了确保每一只手碟的质量,绝大部分的工序仍然坚持以手工的方式进行,所以制作周期长,产量较低。虽然厂区偏远,但宫关并不愁没有客人上门。“做出来之后,我们就放在网上销售,供不应求。”
手碟研发成功后,宫关又把精力放在了研发新产品上。他和团队相继研制了空灵鼓、风铃、转经筒,申请了5项专利技术认证。
仅用3年时间,企业就发展到如今占地近2000平方米,解决50余人就业,年产手碟5000多只、空灵鼓3万至5万个的规模,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手碟生产厂家,出口份额占据市场的60%。
合伙人王长龙手拿新研发的椰壳空灵鼓自豪地说:“这款空灵鼓融入中国元素,采用椰壳制作,能够实现更好的共振,让声音更好听。经过和宫关多年的合作,我们研发的产品不仅国内销售很好,而且走出了中国走向世界,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
传承,发扬手碟文化
宫关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黑龙江省鼓之道音乐学校校长。他出生于音乐之家,从小学习架子鼓,精通各种乐器,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与执著。
为把手碟文化发扬光大,为家乡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注入蓬勃力量,宫关首创手碟独特教学方式——手碟和弦教学,并利用闲暇时间录制手碟教学视频,让零基础的手碟爱好者既可以免费学习,还能轻松学会。如今,宫关的手碟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接下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核心价值,开发出更多依靠手工生产的乐器,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而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手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同时依托产业园打造七台河文化产业基地,让七台河真正成为手工乐器基地。”宫关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