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产品与品牌 > 品牌展示

被央媒批评的迷笛音乐节

2021-06-27

  6月23日,光明网时评频道发布了一篇名为《海报低俗迷笛致歉:别以朋克之名打色情擦边球》的评论,批评成都迷笛中心官博发出的“BFCD(big fight chengdu)成都朋克音乐祭”宣传海报“以朋克之名打色情擦边球”。
  随后央媒央视网也报道了这篇时评:
  作为国内音乐节的元老级别品牌,迷笛音乐节是很多摇滚乐迷心中最好的音乐节之一,甚至被乐迷称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但这次宣传海报翻车暴露出的问题,也许并不是一张海报的失误。
  01
  “低俗不是原罪”
  发布在成都迷笛中心官博的这张“成都朋克音乐祭”宣传海报的正中央绘制一漫画少女形象,人物脸颊上绘有乳状液体,着装暴露,且在胸前位置绘制话筒。
  (因海报内容不当,故不在此展示)
  不少网友当即对这张宣传图感到不适,并指出此海报公然传播淫秽色情。然而面对这样的质疑,海报设计师最初给出的回应是:“我们自己的活动,我们想怎样就怎样”、“朋克的嘛,不就是这么一个性格,我们又没有文化。”
  6月22日,在网络的舆论压力下,成都迷笛中心官博发文致歉,并采取了以下三项处理措施:
  1、删除原新浪微博,抑制不良传播。
  2、对该活动海报进行重新修改。
  3、对成都迷笛中心发布该活动的员工,进行停职处理。
  按照迷笛音乐节本条致歉微博的说法,这张不当内容海报的发布主要原因是迷笛媒体部门的审查工作不够严谨,导致未经审查的海报流出,并指出今后将加大审查力度,做好自我内部审查工作。
  但比对海报设计师那一段曲解朋克精神的发言,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不在于审查,而在于制作这张不当海报的初衷,音乐节主创人员的审美和对摇滚、朋克精神的理解等一些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光明网时评的原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低俗不是原罪,它只是一个概括词”。
  朋克音乐兴起于70年代,当60年代末很多乐队都逐渐朝着更加精细,配器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时,一小部分摇滚乐队开始尝试去用一种更简化的自然声音去挑战现有的音乐格局,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轮廓鲜明又具有对抗性的音乐。
  (对朋克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的傀儡乐队)
  对70年代的英国来讲,这种声音对应的正是当时的高失业率和根深蒂固的阶层体制,一种不满而毫无希望的情绪在没有背景的普通年轻人中开始蔓延。朋克音乐在此时恰如其分地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也让横空出世的性手枪乐队名声大噪。
  无论今天我们如何标榜和谈论当年那批朋克乐手惊骇世俗的故事,都不应该脱离孕育朋克音乐的时代背景,在当时的处境下,所有离经叛道的愤怒与激情四射的表演投射的都是当时青年不满现状的时代情绪,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去审视和认知朋克才能明白为什么每次演出都仿佛在糊弄观众的性手枪乐队能够红极一时。
  (性手枪乐队)
  朋克音乐的本质根本不是没文化的瞎任性,而是打破一切的勇气,打破所有的不公平,打破所有传统的桎梏,用一种简单而富有冲击力的方式直抒胸臆。也正是因为朋克音乐的这种冲击力,才有了后朋克时代在“被解放”的音乐废墟上完成崭新多样的“重建”工作的可能性。
  70年代的朋克潮流为后世贡献的不止是一种音乐风格,还有朋克特有着装风格、审美文化和特有的朋克精神,甚至直到今天“朋克”这种音乐风格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口语中的一个形容词被广泛使用。
  (朋克元素穿搭)
  将朋克简单地理解成“没文化、就是一个性格”所体现的不是“朋克精神”,而是自己没有文化。作为一个在国内已经举办了二十余年的老牌音乐节品牌,,迷笛设计这样一张充满色情元素并明显物化女性的海报作为朋克音乐节的宣传海报,不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招牌,甚至让人质疑迷笛一直坚持的所谓摇滚精神在当下到底是什么?
  02
  从翻车海报到最佳livehouse提名
  就在发出这篇道歉微博后一天,6月23日迷笛官方微博公布了“第十二届迷笛奖”提名,其中:“年度最佳livehouse提名”两项分别提名:
  酒球会 目里空间与酒球会
  也许互联网没有记忆,但人类有。仅仅6个月前,板砖乐队称女乐迷为母狗,并在酒球会的支持下与女性乐迷所发生的的一些列矛盾摩擦以及板砖乐队演出当天酒球会墙面的一些列侮辱性涂鸦还都历历在目。
  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查阅到有关迷笛奖年度最佳livehouse的评选标准,不可否认,作为杭州名气颇大的livehouse,酒球会多年以来贡献了不少经典的摇滚演出现场。但令人疑惑的是,作为年度最佳livehouse评选,除场地本身的硬件设施和演出贡献外,场地本身所输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否也应该在评选范围之内?
  作为在摇滚乐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品牌,迷笛音乐奖的百科介绍中赫然写着:“中国摇滚迷笛奖(MidiAwards)是由北京迷笛音乐学校联合众多中国摇滚音乐界从业人士共同发起的中国年度摇滚音乐评奖活动。旨在不受任何干扰地、公平公正地评选出中国年度优秀的摇滚乐队及摇滚作品。”
  那么这样旨在不受任何干扰、且公平公正地2次提名有辱女行为的酒球会为年度最佳livehouse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又指向了主办方蕴含在这项奖项里怎样的价值取向呢?
  其实所有所谓“迷惑行为”背后都不全然没有道理,当某人某事迷惑行为迭出不穷时,更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不是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是最根本的精神和想法有没有出现问题。
  03
  摇滚乐,永远去打破偏见与桎梏吧
  朋克音乐节海报也好,板砖乐队也罢,每次面对类似事件,总有一种看似让人很难反驳的说法就是:这是艺术,对艺术不能上纲上线,不能以日常中的世俗道德标准去要求艺术。
  面对这种言论,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这句话本身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衡量和审视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时,我们不应该以道德论高下,要允许艺术家有更多的题材选择和表达方式。但也正是这种观点让一些人利用“艺术的自由”打着“艺术”的幌子招摇撞骗,图谋不轨。
  尽管道德审判和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一言难尽并且时常困扰着我们,但真正的艺术一定是内省的,是有可供思考和挖掘的艺术深度的,无论以什么样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它们是创作者在当下对艺术思考的总结与实践。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取悦和满足某些人的癖好猎奇心理,更不是借助艺术的外衣去掩盖自己真实意图的肮脏。
  当我们明确了艺术与道德审判中的这一层关系,再去重新审视以上两件事,也许内心自然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面对互联网上各种各种的花式诡辩也会有自己更加坚定的立场。
  作为一种拥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音乐风格,摇滚乐不仅有自己的风格发展脉络,还有自己的精神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强烈的矛盾体,既包含这对黑人音乐残酷的版权掠夺又充当着美国种族融合的文化润滑剂;既是一种曾经以男性为主导的“阳刚”音乐,又曾经作为“暴女运动”的载体宣传女权思想……
  但也正是这些根植于摇滚乐内部的“矛盾”在过去的100年中不断推动着摇滚乐的自我更新与发展。而摇滚的真正魅力就是所谓“摇滚是……”这个句式的定义永远聚焦在当下与未来,而不是过去。
  所谓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本质上是整个美国60年代种种社会思潮的一次乌托邦实践,所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行为都不过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产物。所谓“中国的伍德斯托克”应该继承的是那种将音乐与社会思潮紧密相连,与时俱进的精神,而不是舍本求末,怪异荒诞,把无知当个性,把不合时宜当传统的固执。
  在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社会工作参与程度都显著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出现在摇滚乐产业链条的台前幕后,成为行业平稳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经济”的增长也为摇滚乐贡献了更多票房,摇滚乐早就已经不再是男性说了算的天下。
  在当下,谁还打着摇滚乐艺术的名义侮辱、物化女性,企图做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者,谁最终就会被时代抛弃,被摇滚乐抛弃。因为摇滚乐不死,是永远活在打破偏见与桎梏的路上。

0

  • 上一篇:2021厦门音乐季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 —— 三赛四周齐亮相,文旅融合新升级!
  • 下一篇:汕头大学打造“美学教育”品牌,强化师生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