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产品与品牌 > 产品发布

老天华乐器:百年世家 匠心依旧

2021-08-15

  从一定意义上讲,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能够传承至今,老天华乐器功不可没。
  因为,十番乐器中最传统地道的乐器均由老天华乐器铺制作。
  “老天华”原名“天华斋”,始创于清朝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清末在巴拿马万国乐器展览会上获得银奖。
  2001年5月,老天华乐器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为“中华老字号”;2009年,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天华”最早的创始人是清朝的王仕全。自幼酷爱音乐的王仕全自学各种民间乐器的演奏,演奏之余又开始专研乐器的制作。
  嘉庆六年(1801年),王仕全在福州市台江区洋头口创办乐铺,名为“天华斋乐铺”,从此开始了王氏家族的音乐传承,至今已有六代,称得上是福州地道的音乐世家。
  清末民初,“天华斋”乐器在第三代传人王右孙经营下达到了一个高峰,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成为国内大名鼎鼎的乐铺。
  据“老天华”第五代传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道武介绍:“天华斋”乐器曾风光一时,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拿过许多奖项。
  190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天华斋”乐器行选送一批微缩乐器参展,夺得银奖。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文庙乐器展览,获得清朝商部的金奖。
  甚至清宫廷内也会选用“老天华”制作的乐器,乐器还卖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
  “天华斋”乐器走红后,王家也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不少人开始靠科举入仕,乐器制作靠一批学徒工维持,但关键工序还是由王家把关。
  王右孙有两房太太,其中一房太太因难产而亡,留下两个儿子王子燊(茶亭十番音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道辉之父)和王子森(王道武之父)。俩兄弟年幼时,因父亲王右孙的过世而丧失了去私塾读书的机会,只能跟着家中伯兄、工人学习乐器制作手艺。
  “天华斋”的传承,后来就靠王子燊、王子森兄弟俩来维持。
  1955年,公私合营改造,手工业合作化。福州以“老天华”乐器师傅为骨干成立了福州市乐器社,后面改成了福州市乐器厂,王子燊和王子森两家人都在厂里工作。
  据王道武介绍,王子燊是厂里的技术“领头羊”。
  由王子燊制作的南胡还在福州市地方工业名牌货上,被评为“名牌货”。
  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老天华”的师傅自力更生,以前店后坊的方式在茶亭街一带继续经营。
  王道武在调试乐器。
  为避免家族争抢招牌的矛盾,王子燊把乐器店命名为“老天华”,以示传承于“天华斋”,又区别于“天华斋”,希望家族乐器制作事业长盛不衰。
  王道武在展示祖传“蒙皮”技艺。
  1990年,茶亭街街道改造时,王氏家族的祖宅第一进的建筑被拆除,改成马路。然后王家再租赁这块原属于他们家的地面,建成一间铺面,挂出“老天华”的招牌继续做生意。
  2006年,茶亭街全面改造,王氏老宅全面拆除。王道辉和王道武两家全都搬离了茶亭街。王道辉没有再去工商局注册使用“老天华”,也没有再经营乐器行,而在五一路租了一间工作室,专注纯手工乐器制作和乐器改良工作。王道武则因担心家族招牌被外人占用,借钱注册,才让“老天华”的招牌原璧归赵。
  茶亭街拆迁后,“老天华”在外“流浪”了一段时间,最终落脚在台江区白马南路大庙新村的一间店面。
  在“老天华”店铺里,各式各样的乐器琳琅满目,除了逗管、三弦、南胡、椰胡、笛、笙、锣拔、云锣等十番乐器外,还有闽剧及歌舞、曲艺界常用的乐器,比如月琴、双清、六弦、七弦、京胡、筝、瑟、箫、投管等。
  “老天华”所制作的乐器有三大特色:
  1.第一是选料精。主要原材料有暹罗木、印度木、或福建省的黄杨木、梧桐木等。木料必须存放多年直至自然干燥,而后按照乐器不同部分的需要,择优选用。
  2.第二是加工细。这保证了乐器能具备准确的音色、音域和音谐。尽量做到清除微量杂音。
  3.第三是乐器发音悠扬好听、音色柔美、音准正确,能完美地应用于各类演出场合。
  值得一提的是,老天华乐器还十分注重创新。第四代传人王子燊首创了低音管、低音八角胡等低音乐器,并仿制阮琴、柳叶青琴、提琴等。第五代传人王道辉曾对福州十番音乐乐器如笛子、椰胡等进行改良,使其音色、音准、音量等提升到最高水平,更改进了其父王子燊创出的低音管,克服了民族乐器过于高亢、尖锐的缺点。
  在乐器的调门、调音等方面,“老天华”还能充分考虑福州地方语言的特色,甚至可以“私人订制”音准。
  至今,福州的民乐乐器坏了,都是找“老天华”修理,在“老天华”乐器行的前厅常聚集了福州老艺人交流切磋技艺。
  “老天华”因长期和地方一线音乐演奏人员保持紧密联系,能尽量按照乐队的要求来做乐器,其所生产的乐器十分畅销。
  2006年,王道武的儿子王增鑫正式接手经营,成为“老天华”的新掌门人。
  他是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六代祖传的百年老字号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第六代传人,王增鑫经常和父亲讨论乐器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在他看来,传统乐器要根据形势进行改进,但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乐器个性化的元素,再去和现代乐器的技术进行融合,吸收它们的精华变成传统乐器的养分,而不是变成现代乐器的附加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王道武制作的微缩版越胡、南胡、二胡、古陶埙等作品在展会福建馆展出,让“老天华”再次名声大噪。
  王增鑫还加入了茶亭十番乐团的演出。2019年,他被认为定茶亭十番音乐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双料”传承人,他经常受邀走进中小学,为学生们提供福州传统乐器的培训,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普及和推广。
  但是,他也表示,他和他父亲目前努力做的只是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的“延续”,而这些非遗技艺的“传承”,还需要更多爱好者加入。
  孙女王雨禾也热爱福州传统民乐,王道武指导孙女练习拉二胡。
  如今,王道武和儿子王增鑫依然坚守着家族百年老字号。音乐就是他们家族的“血液”,代代相传,发展创新,他们不忘本心,承袭古法技艺,用工匠精神留住福州地方传统音乐的“虾油味”。(摄影:叶诚参考资料:《台江区志》、福建日报等)




0

  • 上一篇:北疆工匠、内蒙古呼鲁格民族乐器有限公司马头琴制作师乌力吉:40年一见钟“琴”
  • 下一篇:让“北京音乐角”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