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面直径达2米的铜锣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这面音色纯正、音韵悠长的巨大铜锣来自于山西省长子县南漳镇西南呈村。
据了解,长子县西南呈村素有“北方响铜乐器之乡”的美誉,其铜乐器生产由来已久,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今长子县西南呈村一带,手工铜业作坊制作的响铜乐器就已名满天下。至明清,铜乐器手工业加工有了更大发展。
“长子响铜乐器与地方曲艺、宗教音乐关系密切。”据长子县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员李四灵介绍,北魏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长子和长治两县交界地带,寺院繁多。一些较大的寺院都有寺庙音乐,供奉神佛时打击、吹奏并举,显然少不了响铜乐器。此外,源于西汉时期的上党乐户,以打击吹奏乐为主的上党八音会,明末清初传入且至今经久不衰的上党梆子、民间闹戏以及各地鼓书、秧歌、道情等地方曲艺,都促使了铜乐器的生产发展。
“曾经长子县的响铜乐器制造商有很多,他们制造的响铜乐器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用于戏剧表演。”李四灵说。
在长子县,西南呈村是为数不多的继承了响铜制作技艺的村落,而现年59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闫改好已经制作锣和铙钹超过40年了,为保持长子县在中国作为优秀响铜乐器制作中心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闫改好出身响铜乐器制作世家,自幼耳濡目染,18岁起就在响铜乐器的制作行当里摸爬滚打。说起锻锣,他张开布满老茧的手掌,略显神秘地总结道:“熬过寒暑三百六,于无声处听惊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闫改好在精心打造铜锣。
“这些乐器的制造过程是很复杂的。首先,原材料必须是高纯度的青铜和锡,经过高温融化,按照固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比例。然后,通过热锻和冷锻将合金制成乐器的原始形状。最后,通过仔细的锤击和抛光完成乐器的制造。”
闫改好表示,一个好的定音匠人必须有绝好的耳音、乐感,还要有过硬的臂力和手腕功夫,并且熟悉各种戏剧的曲调,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制作一面合格的铜锣,往往需要上万次锤击。在定音时候,通过锤击可以调节音高音低,直至音准合格。“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业内有这样的说法。
传统手工技艺要传承,更要发展。闫改好不断琢磨着、总结着、实践着。在铸模、锻造过程中,温度是关键。他在20多岁时就对炼铜的火炉进行了封闭改造,使温度由过去的忽高忽低变为700摄氏度恒温。后来,他又把较为先进的抛光设备、空气锤、百分表等锻打、测量工艺引入响铜乐器制作中,不仅极大地节省了劳动量,还提高了产品的精密度和生产效率。
“熟练工的日产量从每天的2公斤提高到15公斤。由于先进的制造工艺,产品也变得更加耐用。”闫改好的徒弟李岩峰说。
尽管有了这些改进,最后一步乐器定音仍要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由长子县玖兴炉铜乐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这面直径2米、重达115公斤的巨锣,是目前传统手工锻打制作的“天下第一锣”。
锤路轻重有诀窍,音调高低在起弹。一摞摞铜锣,用锣锤一试,闫改好便知每个打锤人功夫的高下。如有散音、哑音,用小锤轻敲细打一阵,它们便能发出音色纯正、清脆独特的锣声。“没有十几年的经验,真拿不下定音这项绝活。”李岩峰说,这部分的工作是不能被标准化的,需要通过多年的经验去感受和掌握这些技能。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长子县西南呈村有响铜乐器生产厂家18家,90年代后受市场竞争影响,开始强强联合。2005年,在闫改好的带领下,合并了村子里的九家作坊,成立了玖兴炉铜乐器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成为全国三大响铜乐器生产企业之一。2009年,闫改好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该公司可生产虎音锣、苏锣、武锣、中音手锣、云锣、大中小京镲、铙、钹等10个大类150多个品种。其中,抄锣、京钗、威风锣等广受赞誉,晋剧马锣更是他们独家生产。
据介绍,长子当地出产的响铜乐器覆盖中国各省市,并转口日本、东南亚等地,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在当地工匠的“敲敲打打”中,这项非遗项目每年为当地带来5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由长子县西南呈村生产的各种响铜乐器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和东南亚。
尽管响铜乐器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但其制作工艺的传承仍面临着困境。
“制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
“目前在长子县西南呈村精通全套手艺的老一辈民间匠人只有一位了,如今他已80岁高龄。”说到这里,闫改好流露出深深的担忧。
值得庆幸的是,为保护和传承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子县成立了长子响铜乐器研究分会,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响铜乐器的制作技艺。闫改好也在玖兴炉铜乐器有限责任公司定期开设培训班,亲自授课,培养新人才。
“每年平均有30多人来免费学习,几年下来已有50多位年轻人留在了这个行业。”
随着近年来公司订单增加,业务不断壮大,闫改好期盼着,响铜之乡的响铜之音可以更加响亮、传遍四方。
作者:孙瑞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