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CMU财经

用养成教育助力儿童成长 ——访养成教育专家于华章

2018-09-15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养成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从事儿童养成教育研究的学术组织。于华章作为该组织的核心人物和重要领导,是国内著名的养成教育专家学者。
       日前,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在北京举办了“2018养成教建设国际论坛暨国际感知觉统合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西班牙等国家的教育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机构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助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日,记者采访了此次论坛的主席、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于华章,对他的养成教育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了解。
       于华章院长是国内儿童养成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习惯养成教育、教育信息化、家庭教育等。他主持或参与了全国妇联、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养成教育教导员”职业培训项目,出版了8本共150余万字的《养成教育丛书》专著和1部《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专著,其主持的课题成果转化项目“好习惯银行APP”已为全国300多所养成教育实验学校提供了科学、易用、有趣、公平、高效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专业管理工具,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于华章院长选择从事儿童养成教育研究并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他在2002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以后开始从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工作过程中,他走访调研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幼儿园,深刻的感受到了养成教育对学生成长、家庭和睦、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发现,虽然老师和家长都知道“习惯决定命运”这个道理,但是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并不清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因为儿童坏习惯的矫正和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困难、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方法,是很难做好的。于是从2007年开始,他和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养成教育理论奠基人关鸿羽教授开始了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于华章院长首先对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升华。于院长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主要包括道德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智慧性习惯。而现代的养成教育,应该从更广的意义上去理解和定义,除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之外,还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孩子的“知、情、意、行”,注重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十年里,于华章院长带领课题组在数百所学校中开展了130余项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和实践,和关鸿羽教授合作,于2018年出版了国内首部最系统、最完整的养成教育专著——《养成教育丛书》。全套书共计150余万字,分为《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上下册、《道德和生活习惯》上下册、《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上下册、《智能发展和智慧性习惯》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养成教育的测试、内容和途径;如何对孩子进行习惯训练和引导;如何与孩子高效而有艺术的沟通;如何预防和纠正孩子的马虎、磨蹭、不专心等问题;如何培养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和创造力、观察习惯和观察力、记忆习惯和记忆力、专注习惯和专注力、想象习惯和想象力、思维习惯和思维力。这些理论和实践方法都是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急需的。
       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于华章院长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专注力差、多动、马虎、磨蹭、反应迟钝、协调性差、脾气倔、强词夺理、胆小粘人、爱哭闹、焦虑、自我封闭、缺乏耐心、记忆力差、理解力差、交际能力差、语言表达差、挑食偏食”等问题。这些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很难改正,好习惯养成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也并未发现任何问题,从而使家长误认为上述表现都属于孩子的特有性格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比较严重的孩子被医院误诊为疑似多动或疑似自闭,开始使用药物干预,而药物治疗对此基本无效,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对此束手无策,很多孩子因此被贴上了诸如“捣蛋鬼、自私、胆小鬼、笨蛋”等标签,甚至被放弃。于华章院长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每一所学校甚至是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孩子,而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这样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向好心理,他们也想有好习惯,想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但却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作为国内权威的养成教育研究团队负责人,于华章院长看到这些孩子的处境后非常着急,他内心里常常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养成教育的路上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为了能彻底搞清楚并解决这部分孩子养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08年他和著名教育心理专家仝慧琪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项攻关。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实孩子的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感知觉统合失调造成的,它并不是病症,因此医院是无法检查出来的,药物治疗也基本无效,只能通过游戏训练予以解决。感知觉统合良好的孩子,更加积极、乐观、阳光、充满自信,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速度很快;而感知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专注力,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发展。比如视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就容易粗心马虎,很难养成细心的好习惯;触觉敏感的孩子粘人、胆小、偏食、脾气暴躁、缺乏自信;前庭觉失调的孩子经常弄乱东西,交际能力不好,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本体感失调的孩子生活中不知道危险,笨手笨脚,走路容易跌倒,语言表达差,阅读和理解困难;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容易充耳不闻、过耳不入,经常好像没听见或忘记大人说的话。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斯(Anna Jean Ayres)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经众多专家共同研究,于1972 年正式形成了感觉统合理论。于华章院长的研究认为:感觉是对事物信息的收集、储存,知觉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加工的过程;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则是对整体性的认识;因此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此外在干预手段上,爱尔斯博士的感觉统合主要采用器械训练,比较适合6岁以前的儿童使用。进入小学以后,这种器械训练忽略了知觉的统合、心理学的融合和思维的训练,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于华章院长带领团队用了整整十年,自2008年开始,通过3000余名适龄儿童的样本研究,经过反复实践、论证,独创性的将感觉统合理论提升为感知觉统合理论,将传统的器械训练变成无器械训练,研究总结出了近300种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方法。其中约100种个体及小团体训练法,约100种团体训练法。并将训练的有效年龄从6岁扩展到12岁甚至是15岁。通过这些专业的游戏训练,可以快速排除儿童的某些感知觉统合障碍,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这些训练方法已由仝慧琪和于华章共同编著成专著《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该书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的空白。这项成果也在国际养成教育论坛上得到了世界各国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有了完备的理论和科学具体的方法,于华章院长仍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后来他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手机APP软件丰富和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儿童的习惯培养这个领域,国内外尚没有一款专业的儿童习惯养成管理工具软件,其原因是因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且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它不是模式化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学术基础和实验数据积累是很难作出这样的一款软件的。针对此种情况,于华章院长于2016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获准立项了“互联网+养成教育促进学校品质提升试验研究”课题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研发一款可供老师、家长、学生使用的好习惯养成管理工具。
       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述优良习惯对人一生的意义时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人在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于华章认为,中小学、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的人生银行,分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孩子存储将来发展所需要的品格、能力和习惯,所以这款APP软件的名字就被形象的确定为“好习惯银行”。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做基础,需要懂教育的高水平技术团队参与研发,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个计划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2016年开始启动,历时近两年,全国有300余所学校参与实验,于2017年正式发布了好习惯银行APP正式版。国内顶尖的教育媒体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等都纷纷对此作了报道。
       好习惯银行分为教师版、家长版和学生版,功能强大而丰富。对教师来说,不增加教师工作量,是班级管理的金钥匙;对家长来说,可以绑定学校为学生创建的习惯银行卡,和学校一起管理孩子的各类习惯,家长也可自主为孩子创建一张家庭习惯银行卡,通过制定家庭公约,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对学生来说,系统设置了丰富的习惯币兑换和激励机制,奖品有免写作业、免考试、免费夏令营、免费出国研学、免费的学习用品等等。此外系统还有习惯币存储计息、信用额度内贷款等合理且有趣的机制,完全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锻炼了孩子的规划能力、理财能力、计算能力。好习惯银行从道德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智慧性习惯几个维度全面的对孩子进行综合引导和记录评价,它不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公平的。系统还内置了通知、作业、考勤、智能课表等家校沟通模块,可大大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于院长还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专家,他自2015年开始就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的教育机构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他的三项重要研究成果《养成教育丛书》、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技术、好习惯银行APP发布以后,为进一步推动养成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搭建养成教育研究、学习、展示、国际交流综合性平台。于华章院长领导的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于2018年7月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举办了“2018养成教育建设国际论坛暨国际感知觉统合学术研讨会”,并亲自担任论坛主席,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西班牙等国家的教育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机构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会。
       论坛结束以后,美国教育代表团团长、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教授、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美国教育研究会国家数据库研究分会前主席严文蕃就中美两国间养成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希望。严教授说美国的儿童也很需要这些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通过感知觉统合游戏训练排除学习障碍的方法,同时美国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供中国借鉴。严教授代表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向他发出学术邀请,就儿童养成教教育联合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于华章院长表示,教育不分国界,他很愿意就国际间的养成教育展开深入合作和交流,他也计划将上述养成教育专著和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法都翻译成英文,并考虑与美国的大学合作,在美国设立相应的研究和训练机构,进一步地发挥他养成教育专家学者的杰出才能,为全世界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专业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拥有光明的未来。

0

  • 上一篇:启东这群平均近50岁的手风琴阿姨 将进京展演
  • 下一篇:肖申克的救赎:你对音乐的品味,藏着你的气质和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