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箜篌学校,秉承: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向国人展现箜篌艺术的传奇神话。作为重庆第1家专业从事箜篌启蒙教育、箜篌文化推广、箜篌知识的普及的教育基地,我们致力于箜篌在重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竖箜篌(shùkōnghóu):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竖头箜篌、胡箜篌,现简称箜篌。形制多样,既有外形和西洋乐器竖琴相像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角形箜篌并有大箜篌、小箜篌之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隋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并东传日本。明代渐少使用,后失传达三百年之久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空侯,谨按《汉书;郊祀志》:孝武皇.帝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人侯调,依琴作坎坎之乐,言其坎坎应节奏也,侯以姓冠章耳。或说空侯取其空中。琴瑟皆空,何独坎侯耶?;《史记;封禅书》中则有:武帝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始。司马迁的这段记述,说明古代卧箜篌是有柱的弹弦乐器。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它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木拨弹奏,不仅流行于我国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在隋唐盛世还东传日本。东汉之时,又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一种角形箜篌。为避免混同,从六朝末期就分别造名,以卧、竖而示区别。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唐代杜佑《通典》载有:箜篌,旧制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嗣后,在我国日渐销迹,以致器失声绝,被表现力丰富的琴、筝所代替。然而,卧箜篌在我国友好邻邦朝鲜、韩国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而成为今日之玄琴。在日本,因经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均为朝鲜古称)传入,而称其为百济琴。今天,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卧箜篌的标.本实物,但仍能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辽宁辑安北魏古墓藻井壁画和辑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视其乐器图像,一睹卧箜篌的演奏风采。
重庆箜篌网
联 系 人:段女士
联系电话:19923323533扫码拨号
邮箱地址:373365441@qq.com
网址:www.cqkonghou.com
地 址: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正街55号附29号3-2万象里三楼(万象城必胜客对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