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康弹奏钢琴
王大康已经83岁了,作为乐山当地的“名人”,他因为网上一则视频,再度被人们关注。视频中,他介绍了自己丰富的老年生活:学英语、弹钢琴、练习书法……他也因此被网友称作“学霸爷爷”。
每天清晨4:30起床后,对王大康来说,便是忙碌的一天:写日记、读报做摘要、学英语、看《古文观止》、练毛笔字,还要骑行、弹钢琴和拉手风琴……他把客厅和家里的房间称作“工作室”,为了准确掌握时间,“工作室”内都摆上了钟。
“不这样,我的事情做不完啊!”王大康直呼。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学习更多知识。老伴去世,儿女也不在身边,他孤单吗?“我不孤单。”王大康一脸疑惑地望着记者:“我哪有时间孤单啊?”
“学霸爷爷”的一天
4:30~5:30
起床、洗澡、运动
5:30~10:00
写日记、看报做摘要、吃早餐、收拾屋子
10:00~13:00
读报、学英语、看《古文观止》
13:00~16:00
骑车1小时,回家吃午饭
16:00~17:00
练习毛笔字
17:00~19:00
练习钢琴或手风琴
19:00~21:50
看电视、吃晚饭、休息
网友点赞
“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1935年出生的王大康,在乐山市市中区牟子镇算个名人。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骑自行车环游全国,之后一度骑车走出国门。1996年,61岁的王大康成为四川师院(现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96级新闻专业学生,是当时国内年龄最大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随后还被保研。2008年,他又去乐山师范学院学习了音乐。
3月16日,成都商报记者辗转找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门半开,一棵高大的玉兰立在院内,后面的君子兰、茶花等透出葱郁的绿色。一位老人拨开树叶后很快走近,“我是王大康。”
他招呼着记者来到客厅。在他印象里,前几天有人专门来给他拍了视频。不过,王大康用着一台老年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脑,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网上“火了”。
在网上,王大康被称作“学霸爷爷”。“活到老学到老”“老人家活出了自我”,有网友为王大康点赞,也有网友自觉“羞愧”,并表示“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忙碌一天
学英语、看《古文观止》……
喝了一口茶,王大康饶有兴致地聊起自己的生活。
“每天早上4:30起床。”王大康告诉记者,起床后他先冲个冷水澡,然后在客厅里做活动。“做30个俯卧撑,学着广播体操的动作,再照着打太极的样子自己比划。”一个小时后,王大康告诉记者,他会开始“工作”。
“写日记,看报做摘要。”他要趁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做“工作”。“日记有时长有时短,记前一天的事。”这个习惯在大学期间,一度中断,王大康毕业后才重新开始,“5年多写了21本。”王大康翻出了一沓日记本说道。
吃完早餐、收拾完屋子后,10点再开始“工作”,这次的学习,要持续到下午1点,“继续读报,然后学英语。”他拿出了一本皱巴巴的《新概念英语》。不过最近他不得不大大压缩学英语的时间,“这段时间在看《古文观止》。”
下午一点,王大康要骑上自行车外出一小时,“骑14公里左右。”回到家,吃了午饭,下午4点,王大康会进入另一间房,开始写毛笔字。一个小时的书法练习后,音乐时间开始,“钢琴和手风琴隔天练,周五的时候曾外孙女过来,我还要教她。”这两样乐器,都是王大康在乐山师范学院学会的。
晚上7点左右,王大康看电视、吃晚饭,之后会固定在晚9:50前后休息,直到第二天清晨4:30。“从乐山师范学院回来,我就开始了这样的作息时间。”
争分夺秒
每个“工作室”都放着钟
“这些都是我的工作室。”王大康这样称呼家里的客厅和房间。卧室是看书的“工作室”,“写日记、看报纸、读书,都在这个工作室。”他打开卧室里的一个柜子,记者注意到,里面摆放着《史记》《二十四史精华》等书,“上个月新买了一套传统文化的书,和《古文观止》一起,花了1000多块钱。”
一墙之隔的房间,是他的自行车“工作室”,停着五辆自行车,其中便有上世纪80年代环游全国、90年代骑行外国的自行车。
客厅是王大康的音乐“工作室”,因为钢琴在那里,手风琴要在院子里拉。说着,王大康就开始演奏,按下钢琴键,《达坂城的姑娘》《爱的奉献》陆续奏出,王大康跟着唱起了谱子,“我不会唱词。”他不好意思地说道。
王大康练习书法的“工作室”在另一边,屋里的桌上放着他最近在临摹的《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继续往里还有一个“工作室”,“我会在这里写东西。”
每个“工作室”里都摆放了电子钟。“我是靠这些钟表确定时间,保证每天的安排。”
无暇孤单
“再不学习就来不及了”
“不这样安排,我的事情做不完啊!”王大康直呼。“我都八十多岁了,再不学习就来不及了。”王大康脸上流露出焦急,“这么好的传统文化,我如果没有了解就走了,太可惜了。”一个人住、学会不会孤单?面对成都商报记者的提问,王大康一脸疑惑:“我不孤单,我哪有时间孤单啊?”
会不会有人不理解他?“有。”王大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们说我这么大年纪还学个什么,不如跟他们一起喝喝茶。”在王大康看来,和“他们”解释不清楚,“这是我的乐趣,看完一篇文章再回味,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吗?”末了,他补充:“这是我的精神财富。”
“如果有必要,我还准备把自己的存款捐出。”采访中,王大康提了一句。临走前,他又一次向成都商报记者说道。
师友:他这样不是一两天
王大康的大女儿王毅红,在成都做环卫工人,谈到父亲,她大笑着表示“父亲脾气怪”。“我父亲不愿意跟子女生活,他一个人生活惯了。”父亲紧张有致的生活,在王毅红看来,只要过得开心、身体健康就很好,“我们愿意他高高兴兴的。”
曾在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和乐山师范学院分别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谭辉旭,与王大康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老王的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一天两天了,是长期以来的习惯。”谭辉旭表示,王大康的行为难能可贵,“他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榜样。”
原标题:乐山83岁独居“学霸爷爷”:学英语、弹钢琴、练习书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