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CMU财经

山寨社团缘何又盯上了青少年?

2018-03-07

        “山寨社团”似乎是个久治不愈的顽疾。从前些年的“共和国脊梁”评选,到一些“知名人士”名片上密密麻麻的头衔,诸多罗生门背后似乎总少不了山寨社团的魅影。尽管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开展过清理整顿行动,但隔段时间,类似的组织又会重出江湖。最近,中国之声就报道了一批专门组织各种青少年赛事的山寨离岸社团。
        显然,这批集中曝光的山寨社团跟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目标瞄准了青少年群体。或许是那些“世界优秀华商领袖”之类的名头在成人世界里早已失去了吸引力,或许是随着公益宣传力度的加大,民众的防忽悠能力日益提升,于是投机不法分子们转而向学生寻求生财之道。
        坦白说,山寨社团的骗术实在算不上高明。拿最诱惑人的一项来讲,称“所颁发的获奖证书在期末测评、小升初甚至高考中都能用得上”,明显就涉嫌虚假宣传。且不说如今特长生加分政策日益趋紧,但就直观而言,花钱办证、考试加分几乎就等同于了花钱买分。这么明显的政策漏洞怎么可能明目张胆地存在于已成社会焦点的各种升学考试中?
        为什么面对没有权威部门背书的一面之词,家长们还掏钱掏得不亦乐乎?可能是真的对其性质认识模糊,但更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在作祟:从娃娃开始,就给孩子们报了一大串兴趣班特长班。耗费了那么多时间金钱,总该得到点认证和奖励吧。然而,每个孩子都那么多才多艺,官方的权威认证含金量固然可靠,可是竞争激烈难度也大。于是,花钱能买到荣誉的山寨社团组织的赛事就成了不二首选。反正很多这类社团跟正规组织名称相近,一般人根本分辨不清;反正印有国际、中华、全国等国字号标签,在啥都不懂的亲戚朋友面前足以唬一阵子。
        然而,山寨社团的危害性尽人皆知。除了骗钱骗财、被害者维权困难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有损正规组织的公信力,以及影响到青少年“三观”的健康形成:很多社团与一些无任何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对接,对正规教育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如果说有需求就有市场,青少年山寨社团盛行的原动力,正是家长们的急功近利和虚荣心。根治这类山寨社团,来自民政部门的曝光、清理整顿是一方面,但家长们擦亮双眼、自觉抵制,摒弃虚荣心,不贪恋虚浮之名,则是更为重要的另外一面。没有了虚荣心的“生存土壤”,山寨社团生命力自然就会再那么顽强。
文/慕容辰逸

0

  • 上一篇:海宁热心人送了架钢琴养老院老人好开心
  • 下一篇:“胡杨古筝韵 上海援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