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大学

教育要从儿童出发,从家庭开始

2018-08-09
  每一名儿童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和独特的存在,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尊重儿童、珍视儿童、呵护儿童是教育的职责;研究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从儿童出发,建构适合儿童生长、助力儿童发展的课程,是教育者的义务。


  1
  什么是儿童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儿童中心论的核心是:
  1、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
  杜威以生物进化论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是指身体、智力和道德的生长,儿童的心理是以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
  2、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发展。
  杜威强调儿童具有自己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它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儿童的兴趣,当儿童“要满足一种冲动去火星,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努力则会有克服困难,熟悉教材,运用创造力,耐心,坚持和机智的意义,它必然包含着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的能力——以及要有知识”,儿童的兴趣得到了满足,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才会增强。


  2
  儿童身心及认知发展和语言习得规律
  0-3岁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最佳时期。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
  母亲作为婴儿的主要照顾者,母婴关系决定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大量心理学案例已经证明,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要通过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
  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Harry Harlow)曾经做过一连串令人震撼的实验,他将刚出生的小恒河猴与母猴隔离,单独放在小房间中,房间内分别有一个铁丝做成的妈妈,身上有奶瓶;一个是绒布做的妈妈,身上没有奶瓶。结果发现,除了饥饿时,小恒猴大多时间都依附在绒布妈妈的身上,假使把小恒猴放在只有铁丝妈妈的房间时,他会吓到不知所措……
  这个研究反驳了当时极为盛行的行为主义,证明了婴儿需要的东西不止是食物,他更需要安全的依附关系。


  针对这个年龄段宝贝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点,0-3岁宝宝的爸爸妈妈要学习与宝宝发展相关的儿歌、游戏或者活动,通过与宝宝日常互动的形式,增强爸爸妈妈与宝宝的亲密关系和安全感,同时为宝宝创造浸入式的英文环境,让宝宝从0岁开始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轻松习得英语。
  而3-6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以陪伴者的身份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
  爸爸妈妈和宝贝在家可以像伙伴一样学唱儿歌,做家庭亲子英文游戏,爸爸妈妈为宝贝读睡前绘本故事,培养宝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爸爸妈妈和宝贝一起动手做手工并用简单英文描述手工活动,既培养宝贝的学科英语启蒙意识,又培养宝贝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化学习
  爸爸妈妈要为儿童创设进行情景学习的环境。每个儿童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有着自己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少经验,以这些经验为起点,引导儿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理解力,帮助儿童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将所学的知识与真实人物情景结合起来。
  除了强调场景化,爸爸妈妈和宝宝的互动活动还要实现做中学、玩中学。通过设计与宝宝年龄匹配的生活场景,利用英语儿歌,英语活动以及游戏,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重刺激,和宝宝一起用英语感知和认识世界。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地里,继而在家庭这块土壤下发育、成长的过程。如果家庭这块土壤肥沃,能按照孩子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养分供给,那么孩子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如果家庭这块土壤比较贫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没有及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情绪,这颗种子的成长过程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止成长。


来源: 网络
-版权声明-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0

  • 上一篇:音乐学院举办“钢琴教学职业发展规划及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 下一篇:从播音主持到艺术培训——“90后”男孩的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