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中小学

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2022-10-29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主动地进行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将古诗词歌曲理念融入音乐教育,完成艺术教育与政治民族素养形成的融合与发展,是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的新途径。古诗词歌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声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曲目的选择尤为重要,如何选择好的声乐曲目,发现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素,是所有声乐教育工作者的新研究课题。
  一、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意义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对人们文明行为发展的卓越贡献,属于中华文化的功绩。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发展演变的实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风格。中国古典诗词风格迥异,博大精深,与音乐同源,具有独特的古风古韵,蕴含着我国古代文人报国、报家、惜友、爱物、抒志、解闷的历史人文情怀。因此,积极学习中国古代的古典诗词,无非是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转变,继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很多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不甚了解,让古典风格古诗词与现代作曲技术结合,能具有很高的艺术使用价值,促进学生掌握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古诗词教学对文化基因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社会现实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对高校声乐教育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修养。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我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端人才,古代诗歌是过去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展和演变的实质,也是历代文人、圣人和哲人的具体文化和观念技巧的结晶。因为每个古诗词的语言表达的节奏、风格和诗意风格完全不同,所以加强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积极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增强学生的综合社会竞争力。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古诗词的艺术美、韵律美和风格美,还可以掌握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审美的精神实质,修身养性,塑造人格,对现代学生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内涵有很大帮助。
  丰富教材曲目,提升声乐学习能力。
  以古诗词歌曲作为声乐课的剧目,是对声乐教材内容的适当填充。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韵味,是其他声乐教材内容所没有的,具有不可替代的高使用价值和功效。中国当代作曲家为后人考证了这些乐谱,完美地记录了音乐创作的环境和大众的艺术追求,为后人保存了具有宝贵内容的艺术资料。例如《阳关三叠》、《关山月》和《渔父》等知名经典作品。其次,古诗词中也有部分现代艺术音乐的影子,有些作品是由西方作曲方法的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例如清宫的《大江东去》和《长江头》等古典诗词,黄自的《红河记-普贤塔》、《南乡子》、《吴官子》、林圣熙的《满江红》和李瀛海的《春江花月夜》、赵季平的《鹳雀楼》等。这些艺术的音乐特点是大气、韵律美,其丰富多样的演唱风格将古代诗词歌赋的文化内涵基本以现代方式表现出来,让音乐氛围与现代文化相适应。像这些中国古诗词这样的艺术性音乐,拓宽了大学声乐教育的视野,丰富了声乐课堂的曲目。如果不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感,就不可能通过唱歌来传达情感和感受他人的思想。在现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体现在歌词和节奏中,而在古代音乐中,这些情感是以一种古老的方式表达的,大部分诗词都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感想。
  二、以古诗词歌曲为载体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通过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所包含的教育资源,形成德、智、体、美的社会现实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在音乐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是实现高校综合教育目标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要素,因此,与其机械地配备和教条地安排每堂课的概念教育内容,不如结合本节课程特点,寻找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因素,确保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能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融合,完成了艺术教育与政治民族素养培养的融合,为完成高校音乐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方式。
  对以古诗词歌曲作为思政内容的梳理
  目前,大学声乐教育中最常应用的是中外艺术音乐和歌舞剧的节选,就声乐教学曲目而言,大部分声乐文本是以现代文学表达方式写成的音乐材料,这些材料包含的民族意识元素相对较多,学生的理解力和歌唱性也较强。另一方面,用古代诗句写成的歌词并融入现代作曲技巧的音乐,虽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剧目中使用得相对较少,因为它比较难理解和演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一个宝库。用古诗词写成的音乐具有文化精神实质和艺术使用价值,是其他声乐作品无法替代的。所以加强古诗词教学,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众多声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古诗词歌曲教学写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的所有文本都是全字音的,其中许多声乐文本也被用于现代声乐教育中。选用这一阶段的古诗词作为大学声乐课程的材料内容,对声乐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具有很高的艺术使用价值。根据古诗词的音乐内容,从中国古诗词(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贺的作品)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文天祥的作品)以及魏晋元明时期作者的文章中,整理出了一百首名曲,这些歌曲已被选中并编入教材中,这些古诗词里有很多歌颂爱国主义,赞美祖国的美丽,勾勒出文人的高尚品格和对纯洁情感的向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精神精髓,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清楚地了解民族文化。例如,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为电视剧《红楼梦》创作的系列音乐,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电视剧《三国》创作的主题音乐《长江东》,都是古诗词音乐,这些音乐从古诗词宝库中选取一些风格各异、体量不同、寓意不同的优秀文本,作为高校声乐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内容,可以提高声乐课的教学和教育效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这些是很好的语言教学资源,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好让更多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打造核心团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概念融入大学声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严肃的系统教育工程。打造一支声乐教育精英队伍,是保证大学声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首先,声乐教研室构成了主要的教学精英团队,作为激励院(系)内优秀教师的基本和积极举措。可以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如中华诗词音乐教育研讨会等,提高了精英教师队伍的演唱、教学和科研水平;二是实行接班人计划,要及时考虑到新老教师在年龄、职务、经验和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让教师们能团结一致,互相激励,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后,通过校内外专家定期举办古诗词歌曲教学演唱示范课,形成一支"精英制"的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改进演唱和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实时提高工作和教学水平,逐渐建设一支优秀的声乐人才队伍,这样不仅促进了声乐人才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基本建设和发展,成功地将课程思维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早在20世纪20年代,杨荫如创作的《满江红》成为古代歌曲中经久不衰的经典。这首作品保持了第一和第二四行诗的结构,但注入了新的戏剧性元素,使整个作品听起来更加真,进行曲的节奏感暗示了在战场上的切入和骑马作战,与第一首四行诗形成了明显的精神对比,这首曲子必须唱出声情并茂,主要表达岳飞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实质。从弱到强,从软到硬,满江红勾勒出岳飞对恢复故土和山河的渴望,以及他以乐观精神克服困难战斗的精神实质,所以在新时期,高校声乐教育也应该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以坚定的信念忠诚于党和祖国,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激励他们"不等不靠",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取,所以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在新时代有独特的实际意义。
  持守思政理念,强化古诗词歌曲教学
  高等教育不仅传授专业能力,还正确传授社会民族观念,帮助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获得辨别善恶的水平。在学生时代,学生要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此提升自己的品格和内涵,逐渐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社会建设者。过去,声乐教育侧重于作曲、中外艺术音乐和中外歌剧选段教学,对中国古诗词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古代诗歌在声乐课的内容中没有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师要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与古诗词歌曲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在课堂上进行实时的爱国理念教育,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成为教育中正确引导的一部分,以此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紧迫任务。随着社会概念形态的转变,各种社会思潮正在产生激烈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大学教育,需要遏制压力和腐蚀,坚持用"共同意识"的概念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固的概念防线,遏制各种错误倾向对学生的思想文化伤害,使现代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帮助高校能形成一大批建设人才,让传统文化的德、体、美思想能为社会基本建设培养众多优秀的人才。
  总之,古诗词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学、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术的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方式,即简单、准确和富有灵性的中国文化之美。古诗词歌曲的歌词具有文学性和概念性,而旋律则也具有了民族性和艺术性,具有诗、歌、音、韵的审美使用价值。随着中国声乐艺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作曲家们对许多古诗词歌曲进行了改写,并在题材、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创新,近年来不断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古诗词歌曲声乐作品,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应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强化古诗词教育理念,加强声乐资源配置,将众多实力雄厚的古诗词引入高校声乐教育,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理念下培育更多的新时代所需的优秀人材。
  (作者:王菊,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0

  • 上一篇:《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理论骨干人才培养》开班仪式成功召开
  • 下一篇:在高校美育课堂传播红色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