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中小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南大学艺术课堂厉害了!

2018-04-02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和特色展示项目公示的通知》。经高校申报、专家推荐,拟确定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10项、特色展示项目30项。
       其中江南大学《以文化人·涵育新风——江南大学“艺术课堂”打造文化育人新平台》入选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
       以下是示范项目和特色展示项目具体名单。




       从2014年策划推出首堂课程“聆听经典·走进名著”至今,三年来,江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文化育人为工作导向,以“有思想、有文化、有趣味、有效果”为工作理念,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线,紧扣大学生思想文化艺术需求,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整体规划活动内容与载体形式,持续精心打造“艺术课堂”文化育人新平台,达到以文化人的良好教育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创新文化育人新理念
       江南大学坚持“文化铸校”的发展方略,突出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强化顶层设计,整体策划实施“艺术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项目,在文化传播与艺术体验中,达到价值引领和以文化人的目标。


“聆听音乐 走进名著”音乐会

       “艺术课堂”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课堂+X”的形式,将价值塑造与艺术表现、文化经典与视听传达、全平台传授与学生体验相融合,着力解决大学生对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积淀性深的中华传统艺术经典看不清、摸不着、听不懂、吃不透的难题,变“灌输”为“演绎”,改“说教”为“实践”,化“舞台”为“课堂”,强化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突出知与行的有机统一,创新了“舞台课堂”“展馆课堂”“通识课堂”“实践课堂”四大载体,构建起立体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构建多元融合新载体
       舞台课堂,言传身教的体验
       “舞台课堂”重点关注学生的现场体验感,改变传统文艺展演模式,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朗诵等生动活泼的手法,教师边讲边演,学生边听边做,双向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思考的热情。


江南大学艺术课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锡剧美学浅谈


钱琳独唱音乐会
 
       展馆课堂,润物无声的浸润
       “展馆课堂”将学校民间服饰传习馆、设计馆、美术馆等文化展馆作为重要教育资源,有计划开展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将展馆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教科书。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


“紫蕴江南”当代紫砂名家作品展


李雨来先生藏清代宫廷服饰展


江南大学酒科技馆
       通识课堂,立体多维的熏陶
       “通识课堂”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第一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开设艺术实践精品课、中华文化公共选修课、中国文化艺术课等,突出文化熏陶、强化实践操作。


《扎染艺术设计与制作》课程学员作品


《古代陶瓷赏析》课程学员作品


留学生艺术课堂——惠山泥人


江南大学艺术课堂通识选修课
 
       实践课堂,身体力行的感悟
       “实践课堂”重在广泛参与的覆盖与身体力行式的感悟,学校将“艺术课堂”文化育人项目与校内原有育人工程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作用。


江南大学第十四届读书文化节开幕式


戏曲广播操大赛


泥人工艺师周璐走进江南大学艺术课堂

       实现传承发展新成效
       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艺术课堂”以“项目制”为工作运行机制,突出了“整合资源”和“创新形式”两大特点,发挥自身特色,将文化艺术的经典性、感染力与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感充分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形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古诗词赏析艺术课堂
 
       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参与度吸引力。学校对“艺术课堂”项目整体实施统一招标、统一立项、统一发布、统一实施、统一评价,从而树立活动整体品牌形象。活动内容既注重教者的指导与引领,更突出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有获得感;活动时间合理分布,形成从年初到年底全覆盖的格局,并广泛利用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与互动,有效提升了活动的参与面和受欢迎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红育老师指导微刺绣

        目前,“艺术课堂”现已累计举办40余期,学生参与3万余人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网、江苏省教育厅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0

  • 上一篇:“音乐庙会”将亮相北京 全球60余位大师零距离授课
  • 下一篇:知人论世,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