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经历了沧桑的历史巨变,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艺术文化,19世纪中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崛起为其近代音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2年的俄罗斯音乐教育改革,使所以在规划内的音乐学院划分成三级教学机构—中学(初等音乐教育)、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中等音乐教育)和音乐学院(高等音乐教育),其后的一些教育改革也主要围绕这三个层次以及大众音乐教育展开。 俄罗斯高等音乐学院主分为专业音乐学院和师范类音乐学院两类,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对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设置不同的培养内容,定位培养人才的类型。音乐学院主要为专业演奏团体和初高等培养具有较高的具有独立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音乐家及音乐教育家,而师范类音乐院校更侧重社会音乐教师和文化管理者的培养。虽然目标不同,但这两类院校的音乐教育都具有结构合理、教学严谨,具有连续性、计划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一、教育体制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教育背景,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两种体制,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一种为:通过5年的学习,通过国家考试毕业后可获得专家证书(等同于硕士)。在获得专家证书后,学生可以直接申请科学副博士学位,经过3—4年的学习可以获得科学副博士学位(1996年,原国家总理李鹏访问俄罗斯时签署了双方互相承认学历的协议,俄罗斯的副博士学位在中国相当于博士学位)。至于俄罗斯的博士学位同欧美的博士后资格规定在原则上更是大同小异。另一种和国内教育体制一样,四年本科教育结束后可进行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硕士),然后仍需申请3—4年的副博士学习。俄罗斯高等教育学制结构和学位制度确有其特殊性,这反映出俄罗斯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传统。
二、教育模式 俄罗斯拥有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众多专业音乐学院,也拥有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这样历史悠久的综合类大学。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人才培养方式上却同样的严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1、俄罗斯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的学习与传授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行为,同许多领域紧密相连,如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和各类艺术理论等,这些知识横向决定着音乐的本质和方向。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依据俄罗斯国家高等专业教育标准,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了外语、美学、哲学、历史、教学法等课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哲学在俄罗斯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本科、硕士、博士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从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等逐渐加深,也是各个学习阶段最终“国考”的重点课程。学校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地分别开设各类相关课程并重视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教育实践课的教育实践环节上,把心理学、教育学用于教学实践的经验。2、经过中等教育的培养,学生在进入高等音乐学院时已基本掌握一项音乐技能,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学院对于学生专业课的设置更加重视音乐综合素质的训练以及个人音乐特色的培养。
俄罗斯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除了开设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曲式分析、作曲、等大量的常规理论课程,还在后期学习中加入了复调、音乐评论等课程进行强化训练。音乐评论的专业技巧被认为是一个音乐学者的专业化特征,因此,音乐评论课成为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掌握音乐认知能力与技巧的实际应用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当代音乐主要趋势的分析评论、大型器乐作品的评论,以及对综合型复杂音乐即歌剧作品的分析评论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把基本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技巧课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校对于专业技能课十分重视,不仅注重个人演奏演唱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协同配合的能力,并针对专业的不同开设有乐队排练、室内乐排练,歌剧排练等课程。导师除了教授专业技能外,还会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教学方法,跟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并传授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时,主修专业课将参加俄罗斯国家学位考试委员组织的“国家考试”,以独奏音乐会、室内乐(重奏)音乐会的形式或成套的音乐作品,身着演出礼服参加考试。 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很重视合唱和合唱指挥的训练,这两门课也是本硕学习期间两门“专业国家考试”的课程之一,在教授上多采取大小课结合的上课方式。合唱指挥课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并搭配一个钢琴伴奏,同时以大课的方式,在合唱课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性,将指挥技法、合唱、作品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技能知识融为一体,针对学生合唱指挥的排练与组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课程结业时将会以合唱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考核。
俄罗斯作为一个音乐强过得益于其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通过对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合理的课程安排,丰富的课外实践的特点,在当代音乐教育多元化的趋势下,我们应注重在音乐教育中寻求感性与理性,变革与传统,开放与集中之间的平衡。借鉴好的音乐教育模式从而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乃至我国的音乐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