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早教

用中国音乐回溯中华文明, 赋能当代教育

2022-11-30
  11月8日晚,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本科教学曲目展演——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国乐名家教学示范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中国音乐学院秉承“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立足“中国乐派”建设,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建设中,集英纳贤,海纳百川,充分展现了时代的责任和担当。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许知俊执棒,与国乐名家戴亚、张强、姜克美、王中山携手中央民族乐团联袂呈现了一场主题鲜明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涵盖收录于中国音乐学院课程体系本科教学内容范畴的四首协奏曲——《秦川情》《春秋》《花梆子》《满江红》,以及中国音乐学院老中青三代作曲家施万春、朱琳、罗麦朔所创作的三首民族管弦乐作品——《节日序曲》《舞之光影》《夜·律》。独具匠心的音乐会策划,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精神内涵。
  琵琶协奏曲《春秋》与古筝协奏曲《满江红》承载着浓郁的历史厚重感。《春秋》是作曲家唐建平应邀为纪念孔子诞辰2545年所做,篇章宏大。作品对《梅花三弄》音乐材料的引入,借鉴儒家的音乐思想,以震撼魂魄的音响宣泄华夏民族精神和生命力量,以古喻今抒发今人对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颂扬及崇拜之情。作曲家何占豪的作品《满江红》,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悲剧命运为主题,借同名传统古曲的部分音调作为音乐动机,变奏、发展、创作而成。曲调悲壮沉闷、凄婉哀伤,深刻地刻画出岳飞被奸臣所害壮志未酬便身陷囹圄,临刑前百般复杂的心路历程。
  笛子协奏曲《秦川情》与板胡协奏曲《花梆子》融合了戏曲之美。由引子、慢板、快板、垛板四部分构成的作品《秦川情》,是笛箫演奏家曾永清20世纪90年代的佳作。乐曲紧密结合秦腔、碗碗腔的戏曲音调,具有浓郁的陕西地域性风格。闫绍一创作的《花梆子》,以河北梆子《行弦》与花梆子《幺二三》作为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曲家刘湲重编后,将作品分为引子、慢板、快板、紧板与尾声五部分,映现出全新的音乐画卷。
  技术的超然绝妙,体现国乐名家们的绝对实力。竹笛演奏家戴亚的音乐变化丰富、张弛有度,气息流畅自然。他的双吐尤为清晰干净,在保证声音饱满、连贯且富有弹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颗粒性。圆滑的揉音润饰如歌的旋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板胡压弦奏出的碗碗腔之声,将秦川人民大苦大乐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秦腔的热情豪放在一吹一吐间尽情流淌,八百里秦川广袤旷远的景色一览无遗。板胡演奏家姜克美的移指滑音、垫弓等弓指运用得十分考究,更见她对细节的精准把控。
  超以象外、人琴合一、自如施展,是音乐家们最本真的追求。琵琶演奏家张强真挚的演奏,刚柔并济至情至性,为音乐注入灵魂。他注重音乐的空间感,音色典雅通透,情绪铺排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他与乐队打击乐组的竞奏,生动地体现出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雄才辈出的恢弘场面;与弦乐组、吹管组的对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映射独奏与协奏相互融合的发展关系。竞奏与对答中,彰显儒家和而不同的美学追求。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的演奏风格则具有雄浑壮阔的豪放之美,声音具有极强的爆发力,苍劲悲愤真挚动人,丰满立体地塑造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在他对作品精心的布局中可以感受到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与欲哭无泪的悲痛愤懑。快板由弱渐强的点指,宛若铁骨铮铮的英雄由远至近奔腾而来,昔日浴血杀敌的画面跃然纸上。华彩段落铿锵的扫弦将美好思绪拉回残酷的现实,同时也将全曲的音乐情绪推至高潮。再现段落的重颤声声摄人心弦,令闻者肝肠寸断、催人泪下,曲末以奋进的强扫收尾,一气呵成,给人无尽的惋叹。
  用音乐解码中华文明、赋能当代文化教育是本场音乐会的聚焦。兼具时代性、民族性与艺术性的鲜活音乐现象,从历史、哲学、美学、艺术、情感等多维视角诠释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厚度与现代温度,为人民群众探索中国文化提供指引与启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方能传世颂咏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之美。民族音乐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只有天人合一、革故鼎新,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润育学生心田生根发芽,方能使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薪火相传。
  中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焦湘雯

0

  • 上一篇:唱奏一体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 下一篇:聚焦核心素养 推进学科育人 ——汕头市《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专场研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