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教学与研究 > 早教

让民族乐器在孩子们手里闪光

2022-10-23

  导读:
  “音乐不是奢侈品,不是我们钱包鼓了的时候才来消费的多余物,音乐不是消遣,不是娱乐,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让人类生活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波士顿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
  卡尔·伯纳克博士
  本期嘉宾
  我学钢琴学了十几年,从小学一直到硕士,我能够特别深刻的感受到,音乐带给我的力量。可能我自己也特别有这种使命感,希望能让更多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接受良好的音乐熏陶。这种熏陶不是为了说,他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他能够感知到什么是好的音乐,能够欣赏音乐,感知音乐。
  我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之前担任音乐老师的时候,因为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学校的场景也会有很多的限制,所以后来选择从事专门的音乐课程研发工作,希望能用更体系化设计的课程去把音乐的美好传递给更多孩子。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也愿意送孩子去学不同的乐器,但更多还是出于比较功利性的目的。我曾经还碰到过这样的家长,问我三节课能不能学一首曲子?相信很多小朋友,或者已经成年的大朋友,都有过那种非常惨痛的被家长逼着练琴的经历。
  但那个时候的学习,很少有人会在意你是否真的热爱这门乐器,你是否从中感受到了美好,而更多的是追求技法上的准确性。也许很多人可能是在工作以后,在疲惫的某个周末,当打开琴盖能够弹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时,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是能够容纳我们情绪的小小空间。那些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却能通过音乐得到呈现,而在这中间,乐器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媒介。
  尤其是我们自己的民族乐器,是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些乐器,甚至能够带孩子去体会到那时候古人的审美。
  所以我一直就希望能够做一套乐器科普的课程,也就是乐器鉴赏课,能够给孩子们介绍我们的一些民族乐器背后的故事及其演奏的特点,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也许孩子们能够从中发现到他特别喜欢的乐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学习。
  然而,这样的鉴赏课做起来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因为一个音乐老师是很难覆盖到如此多样的乐器知识的。所以做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每一个课时我都要阅读近十万字的文献,就是为了确保课程的准确性。同时,在每一节课中孩子们会看到的老师的示范,绝大多数都是专门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来进行录制,里面的每一个示范动作和细节,都是我们反复抠了又抠,打磨过的。这些都是希望用最专业的态度、最顶级的人才来确保我们课程的质量。希望通过双师这种模式,能够让不管是北京上海的学生还是比较偏远地区的学生,都一样可以感受到不同乐器的美好。
  我其实觉得,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在我们的乐器启蒙课当中了解到不同的乐器,在将来生活中看到或者听到的时候,能够识别出来,这个乐器是什么以及它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就很有价值了。如果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被某一件乐器深深的触动到,希望进行深入的学习,那是对我们课程开发者的惊喜。我们真心的希望这些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希望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

0

  • 上一篇:疫情之下守初心,音乐教研显担当:双西小学音乐学科开展云端培训
  • 下一篇:运用教育戏剧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