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舒伯特的音乐是流动的色彩,那么晨晓的画作便是凝固的乐章。
——题记
在音乐的世界里,舒伯特以其天使般的旋律,为人们带来纯净的享受。他的钢琴伴奏曲为旋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使听众沉醉其中。舒伯特无疑是音乐旋律的巨匠,他的音乐创作,特别是旋律的丰富与多变,让人叹为观止。
同样,艺术家晨晓在绘画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追求。他不受传统绘画章法的束缚,用色彩作为自己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他的画作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力强,同时又饱含深情,打动观众的心灵。他的作品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水乡,感受到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
晨晓的作品不仅注重表象的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通过色彩的组合与运用,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他的画作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赋予了他的作品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正是这些故事的沉淀和展现,使我们明白其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解读,更是他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承担。
在杭州大剧院的二楼,晨晓的作品《新音乐之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幅作品是晨晓用色彩来演绎音乐的杰作。他曾在新西兰的大自然中沐浴阳光,体验生活,近三十年的异域经历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也塑造了他独特的色彩语言。在《新音乐之声》中,他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将景物、潮涌、音符、五线谱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按照他心中的逻辑重新组织,完成新的调配和布局,展现出一幅充满音乐性的画面,表达出无声音乐的旋律和对自然的情感。
晨晓的色彩运用既大胆又细腻。他善于运用对比色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旋律感,同时也注重协调色的运用,使画面色彩既丰富又和谐。在《新音乐之声》中,我们可以看到红黄蓝三原色的巧妙运用,这些原色在画面中相互交织、碰撞,不断涌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旋律,彷佛是激情燃烧的打击乐。这种旋律既富有激情,又不失细腻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声的音乐之美。在原色每一次重复时,都会增加新的亮点,把色调不断提高,最后形成色彩低音中的色彩爆炸音——人们从这无声的音乐中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同时,晨晓也注重色彩和画面的层次感。他的作品中既有远处的风景,又有近处的细节;既有明亮的色彩,又有柔和的过渡。这种多层次的色彩组合和画面布局,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能够引发观众的深思。在对比色中的外表下,似乎还隐藏着一种充满爱意的激情,随着《新音乐之声》的色彩旋律,使我们瞬间产生一种清新感和能量感。
步入杭州大剧院二楼大厅,在一片中黄色“轰鸣”中,在五光十色里,色彩和声缭绕着整个前厅,各种对比色在主色中又是那样地和谐自然,在不规则中存在着规则和章法,让人们不停地感到意外惊喜,给前来听音乐会的观众一个完美的前奏。
协调色的掌握相当不易。在《新音乐之声》中,色调眼花缭乱但又非常协调、对称、平衡。作品一开始就能够听见遥远的音符及弦乐进行曲,紧接着有高音、中音、低声、弦乐等,这种复杂的结构性色彩旋律使得画面色彩自始至终保持在主色调之中。一般艺术家的作品是较平和的画面,而晨晓的色彩就像舒伯特音乐一样,是大的统一,小的对比,以多层次的色彩组合,画面始终在变,最终又展现出为一股强烈的整体音乐和视觉效果。
再说回舒伯特。舒伯特音乐的强大艺术力量所在,便是冲破古典和声的严格束缚,达到完全自由的和声走向,冲出调式远近关系的限制,从调式、声音、和弦到节奏的不断改变,达到音乐旋律的和谐而有规则的效果。当我们比较舒伯特的音乐作品与晨晓的杭州大剧院作品《新音乐之声》时,我们发现要真正理解和欣赏晨晓的无声音乐作品,需要从其色彩的音乐性中寻找灵感的源泉,这是一位将色彩融入灵魂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能量的传递。(作者系自由艺术评论家)
新闻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