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是地方师范大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较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悠久的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以“尚美”作为校训之一,并努力从三个维度回答美育“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奋力推进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课题“美育视域下的川剧高校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007)阶段性成果。
地方师范大学美育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新时代学校美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19年教育部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教育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地方师范大学美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地方师范大学美育工作,对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师范大学美育的基本内涵
美育旨在让人回归完全意义上的人。学校美育经由艺术教育及艺术鉴赏教育,涵养个体人文精神,造就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地方师范大学美育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普遍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二是为地方中小学美育提供师资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赋能;三是以学校美育带动社会美育,引领社会追求真善美的时代风尚。重点是依托师范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巩固和发展美育特色,通过聚合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力量,聚焦“强化普及艺术教育、提高专业艺术教育和改进艺术师范教育”的重点任务,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掌握艺术专项技能,激发大学生爱美向善和明德求真之心,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
四川师范大学的美育实践
(一)全面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构建“大美育”格局
四川师范大学以艺术教育为重点,分层分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围绕普及艺术教育、提升专业艺术教育和强化艺术师范教育三大领域,探索地方师范大学“大美育”格局的构建。
一是面向全体非艺术类学生构建“通识教育+技能认证+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大美育”体系,通过通识必修课程、艺术专项技能考核及认证、“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社团活动、艺术实践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建立并完善覆盖全体学生、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造就一批文化底蕴丰厚、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三是进一步推动艺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艺术师范教育凸显师范教育特质,实现新时代师范教育的“三个回归”,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未来艺术教师。
(二)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助力乡村美育
四川师范大学发挥师范院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推进“教育部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通过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美育课程开发、美育成果展演等,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学校积极探索特色课堂教学,在普格县夹铁镇中心校开展“乡村艺课”系列活动和特色社团课程展示活动。重点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以音体美各学科分工合作的模式,采用高校“教师指导+师范生教学”的双向梯队式教学形式,打造“一校一品”办学特色,推动民族地区美育发展。
(三)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营造美育氛围
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诗歌进校园”、川剧《假县令》及《望娘滩》进校园、经典黄梅戏《天仙配》进校园、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进校园、中央歌剧院专场演出等多种类型“艺术进校园”活动。着力构建校内外美育协同机制,用好各类社会美育资源,在丰富多样的育人活动中营造出浓厚的美育氛围,更好地发挥美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温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