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资讯 > 热点

从艺术中找寻真正的人格教育

2019-10-16
  艺术教育的意义
  孔子曾在洛邑,因闻得《韶乐》,发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
  海明威曾在巴黎漂泊,每当他灵感缺乏之时,就去美术馆看画展充实自己;
  J.K罗琳借由写小说让自己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
  这就是艺术的伟大作用——丰富心灵、滋养自己、创造人生价值。
  很多时候,在艺术上获得的成就被当做成功“人生”的重要标志、被看作“名利双收”的重要途径。
  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与艺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艺术教育”。对于现代语境的下的“艺术教育”来说,它有时被当做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被压缩被侵占;有时又被当做“大学的敲门砖”、“工作的稳定剂”被误读被误判。
  这其实严重悖离了“艺术教育”的本意,更是对“艺术教育”的严重误解,所以重新解读“艺术教育”的意义,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误读也好、误判也罢,都是对于“艺术教育”的强烈功利心所致,即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一方面体现在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以及日趋普遍的教育产业化、商业化。于是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艺术教育经常“需要”为语、数、外等主课让路,成了一个被忽略的课程,甚至是第一个被放弃的课程。
  急功近利还体现在很多的家长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及“找个好工作”,将艺术教育视为“曲线救国”的捷径。于是艺术教育成为“变现”的方法,成了“避险”的港湾。
  随着生活网络化、便捷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艺术”带来的愉悦感却被稀释、被代替,于是本来已经急功近利的“艺术教育”,愈发岌岌可危,它被压扁成了二维生物,逐渐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其严重程度正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所言:屏幕上太多的绚烂色彩,已让现代人丧失品味《富春山居图》的耐心。
  启迪多元思维
  急功近利,源自目光短浅。
  目光短浅的实质,是不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会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
  历史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文明”的内涵。而人类总是通过艺术作品,不断发现文明、认识文明。
  比如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鲜明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埃及金字塔”,深刻地映射了3000年前的人类智慧。
  这些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标尺,而“艺术教育”就是认识这些艺术作品的科学手段,最终,“艺术教育”让我们知晓“我从哪里来”。
  更为重要的意义,是艺术作品,具备无可比拟的“感动”威力。
  没有什么能比一首《我的祖国》,能够让我们的爱国之心汹涌澎湃;
  也没有什么能比一张《万里长城》的照片,能够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自豪之情。
  “艺术教育”是理解感情、传递价值,其重要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教育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不需要外界加压力,更不需要内在意志力。
  “艺术教育”开拓了我们的认知空间,促使我们想象力、创造力的不断提升。
  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想象力的具像化体现,创造力的抽象延伸。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艺术比发明更具魅力。而“艺术教育”就是训练想象、激发创造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最终可以指明“我到哪里去”。
  艺术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对应着人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全过程,“艺术教育”作为认识艺术、理解艺术、创造艺术的工具,其实际的意义就是不断完善人类自身、直至完美自身、超越自身。
  一、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和体验。
  虽然情感的概念,常常被“喜、怒、哀、乐”所概括,但还存在爱恨之间的情感地带、喜怒两极间的微妙状态。所以情感,是最难以表达、难以捉摸的独特体验,而艺术,是能够表达这种神秘状态的最佳手段。
  比如《蒙娜丽莎》,它既有达芬奇对于蒙娜丽莎的个人情感,也有达芬奇对于绘画技法的艺术理解,更有达芬奇对于美的追求、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所以《蒙娜丽莎》才被冠以“神秘的微笑”,所以《蒙娜丽莎》才能成为传世的精品。
  这个道理,正如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述:艺术表现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还是生活的情感,两者综合一起,即人类情感、社会情感。
  又比如《乐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教育理论著作,它曾这样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乐记》强调音乐对于人类情感的感染、改造力量,同时认为“礼、乐”对于抚慰心灵、稳定社会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所以“礼”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乐”演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典章法律的代名词。
  这就是艺术教育,对于情感的巨大塑造作用:通过学习,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这些复杂的情感,而且不仅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为的是培养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激发积极的情感,让内心的体验得以升华。
  二、艺术教育是人格教育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都离不开人的精神、人的作用。而人类精神的内核,就是人格。
  所以人格教育就是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人格教育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国家强大的步伐、民族复兴的程度。
  我国历史上一直非常重视人格教育,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这里的“务本”、“求真”,即是人格教育。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生活物质化的兴起,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简单化。比如“哈韩哈日”、又比如“精美、精英”,产生了种种不良风气、扭曲的人生观,它们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更是对人格教育的忽略和蔑视。
  而艺术教育,正是改造人格教育、发展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学习《古文观止》,可以了解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朗读《诗经》,可以一窥中文的精妙和情感丰富,更别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屈原的“上下求索、以及司马迁“重于泰山”的人生豪情。
  正如徐干,在《艺纪》中阐述的那样:“艺者,所以事成德也;德者,艺之干也,故谓之:人无艺则不能成德。”艺术教育就是“德”的教育、人格的教育,它推动着人格日趋完善健康。
  除了改造、发展之外,艺术教育对于人格教育的作用,还体现在不断传承之上。因为艺术教育一直旨在通过“兴趣”入手、通过“感觉”切入,强调满足个性的同时,达到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共性。所以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人格教育的实践过程,艺术教育对于正确人格的塑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更具备事半功倍的良好功效。
  三、艺术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是什么?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生命就是个体存活的过程。
  但对于人来讲,绝不会安于活着,而要活得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于是追求财富名气、健康长寿,成为我们生命的目的,这不能算错,但并非生命的全部。
  因为无论财富也罢、名气也好,终究有一天会全部消失,那就是生命终结的一刻,没人可以逃脱死亡。但人,之所以为人,是人有强大的主观能力改造自己、改造世界,这个方法就是艺术,艺术会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
  江南小吏张若虚,仅有两首诗歌流传于世,其中一首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千古留传;而一代帝王乾隆皇帝,虽然生前作品数以万计,但基本都尘封于故宫博物院,并无太多艺术价值。
  从这个角度考量,艺术给了张若虚无限的生命,其生命的光彩程度,比起地位、财富无人能及的乾隆皇帝,毫不逊色。
  而要拥有这种艺术生命,接受艺术教育是唯一的方法,艺术教育会使生命的层次多纬度展开,焕发不一样的人生光彩。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云: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篇》也曾强调:艺术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它是人生教育之中,最有意义的活动。
  这并不是说,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艺术作品”,这种看法同样太过功利。就好比认识汉字、进而练习书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出《红楼梦》、《兰亭序》,而是为了交流、运用,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陶冶性情,丰富生命。
  缺失艺术教育的生命,是可怕的。当我们把物质财富的价值,等同于生命的价值之时,就已经是对生命的轻视,对生命的背叛,结果必然是身心俱疲、精神萎靡,甚至认为生命无趣,想要早点解脱。
  所以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生命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艺术价值的同时,赋予生命艺术力。因为生命的质量,是对生命层次的理解程度而定;而生命的意义,是看是否生命充满了艺术精神、是否将每一天都过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所以接受良好艺术教育的人,必是一个热爱艺术、理解艺术的人;而一个热爱、理解艺术的人,必定是个朝气蓬勃、生命无比丰沛的人。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康德说:人是教育的产物。
  纵观人类教育,分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
  其中科学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常态化、规则化;
  人文教育由于现代价值观的多元,日益情绪化、扁平化。
  所以艺术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也必须重要,因为艺术教育是提炼情感、规范人格、充实生命的教育;艺术教育从感性的艺术入手,不断提高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上限,不断扩展着生命的张力。
  也许我们终生都无法与孔子、海明威比肩,但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可以体会孔子思想的脉络、海明威作品的人文关怀;
  我们也许永远写不出《红楼梦》那样伟大的作品,但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可以与曹雪芹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曹雪芹的感悟发生共情。
  这就是艺术教育的意义所在:“美以自然、德以匡正、文以载道”。艺术教育让我们感悟自身,朝着完善自身、超越自身不断进发,这是艺术教育的最终意义,也是艺术教育不变的底色、永恒的根基。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0

  • 上一篇:小提琴家宁峰挑战“巴赫无伴奏”,演出前我们和他聊了聊
  • 下一篇:摩梭传统音乐传承人:将传统音乐传承下去